搜索
首页 《胜胜慢/声声慢》 朝来半和细雨,向谁家、东馆西池。

朝来半和细雨,向谁家、东馆西池。

意思:朝来半和细雨,向谁家、东馆西池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胜胜慢/声声慢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通过对春天里柳絮飞舞的细腻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离别的伤感。 首句“朱门深掩,摆荡春风,无情镇欲轻飞。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朱门深掩,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,而春风摆荡,则表现了春天的动态美。接着,“无情镇欲轻飞”一句,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,将柳絮比作无情的人,让它轻盈地飞舞,表达了作者对柳絮的喜爱。 “断肠如雪,撩乱去点人衣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柳絮飞舞的动态,断肠如雪,形容柳絮的颜色和质感,表达了作者对柳絮的细致观察。而“撩乱去点人衣”,则形象地描绘了柳絮飞舞的姿态,撩乱了人的视线,让人无法看清楚。 “朝来半和细雨,向谁家、东馆西池。”这句诗描绘了柳絮和细雨的景象,细雨和柳絮相伴而来,让人感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。而“向谁家、东馆西池”,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伤感。 “算未肯、似桃含红蕊,留待郎归。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待。作者认为柳絮不会像桃花一样含着红蕊等待郎归,而是会飘散离去。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接下来的诗句“还记章台往事”到“又争可、妒郎夸春草,步步相随。”是对前文的延伸和扩展。作者回忆起过去的时光,感叹时光荏苒,离别已经成为了过去。同时,作者也表达了对春天和柳絮的喜爱之情。最后,“步步相随”一句,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柳絮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离别的伤感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朱门深掩,摆荡春风,无情镇欲轻飞。
断肠如雪,撩乱去点人衣。
朝来半和细雨,向谁家、东馆西池。
算未肯、似桃含红蕊,留待郎归。
还记章台往事,别后纵青青,似旧时垂。
灞岸行人多少,竟折柔支。
而今恨啼露叶,镇香街、抛掷因谁。
又争可、妒郎夸春草,步步相随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朝来

    读音:zhāo lái

    繁体字:朝來

    意思:(朝来,朝来)
    早晨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简傲》:“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”
      ▶元·顾德辉《青玉案》词:“晴日朝来升屋角,树头幽鸟,对调新语,语罢双

  • 西池

    读音:xī chí

    繁体字:西池

    意思:
     1.池名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豪爽》:“﹝晋明帝﹞时为太子,好养武士,一夕中作池,比晓便成,今太子西池是也。”
      ▶刘孝标注引山谦之《丹阳记》:“西

  • 谁家

    读音:shuí jiā

    繁体字:誰家

    意思:(谁家,谁家)

     1.何家,哪一家。
      ▶《乐府诗集•相和歌辞二•蒿里》:“蒿里谁家地,聚歛魂魄无贤愚。”
      ▶《水浒传》第二八回:“武松忍耐不住,按定

  • 细雨

    读音:xì yǔ

    繁体字:細雨

    短语:蒙蒙 烟雨

    英语:mizzle

    意思:(细雨,细雨)
    小雨。
      ▶南朝·梁简文帝《和湘东王首夏诗》:“冷风杂细雨,垂云助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