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》 巨蠹圮天纲,势成土崩疾。

巨蠹圮天纲,势成土崩疾。

意思:大蛀虫毁坏天纲,局势土崩瓦解疾。

出自作者[近代]陈三立的《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陈三立的《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第二集适值三月十九日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和文化环境有关。具体来说,这首诗是在纪念明朝灭亡和抗议清朝政府残暴统治的背景下创作的。 三月初九日是明朝灭亡的纪念日,这个日子在汉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。陈三立等人在上海组织的逸社是一个文化团体,他们通过这个集会来表达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。 此外,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,以及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探索。 总之,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巨蠹圮天纲,势成土崩疾。
思陵号恭俭,坐因流贼出。
罪归亡国臣,茹恨殉社稷。
至今万寿山,指点过者泣。
杳杳歌太阳,峨峨瞰凝碧。
尚书再集社,灵感到胸肊。
分泪溢吟毫,三月十九日。
兴亡一垤影,影中验得失。
毋劳费天问,终卜立人极。
作者介绍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

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,历任吏部行走、主事。1898年戊戌政变后,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

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天纲

    读音:tiān gāng

    繁体字:天綱

    意思:(天纲,天纲)

     1.天的纲维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二三:“六龙服气舆,云盖覆天纲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白《大鹏赋》:“跨蹑地络,周旋天纲。”

  • 土崩

    读音:tǔ bēng

    繁体字:土崩

    英语:earth fall

    意思:比喻崩溃破败,无法收拾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,不在于瓦解,古今一也。何谓土崩,秦之末世是也

  • 巨蠹

    读音:jù dù

    繁体字:巨蠹

    意思:大蛀虫。比喻大奸或大害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虞延传》:“尔人之巨蠹,久依城社,不畏熏烧。今考实未竟,宜当尽法!”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•史传》:“于是弃同即异,穿凿傍说,旧史所无,我书则传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