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解释 1.水和月。 唐 刘禹锡 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山城苍苍夜寂寂,水月逶迤绕城白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》:“思归日日只空言,一棹今真水月间。” 2.指明净如水的月亮。 唐 郑谷 《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》诗:“夜清僧伴宿,水月在松梢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回:“小饮偶然邀水月,謫居犹得住 蓬莱 。 |
引用解释 佛经谓 观音 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,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 水月观音 。见《法华经·普门品》。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。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 蒋凝 侍郎亦有人物,每到朝士家,人以为祥瑞,号 水月观音 ,前代 潘安仁 、 卫叔宝 何以加此。” 宋 朱淑贞 《偶得牡丹》诗:“自非 水月观音 样,不称 维摩 居士家。” |
读音: 繁体字:月明 意思: |
读音: 繁体字:觀音 英语:Kwan-yin 意思:(观音,观音) |
读音: 繁体字:眾生 短语:万众 民众 群众 大众 公众 英语:mouse and man 意思:(众生,众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