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大觉高僧兰若(和尚去冬往湖南)》 飞锡去年啼邑子,献花何日许门徒。

飞锡去年啼邑子,献花何日许门徒。

意思:飞锡去年啼邑子,献上花什么时间允许学生。

出自作者[唐]杜甫的《大觉高僧兰若(和尚去冬往湖南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巫山不见庐山远,松林兰若秋风晚》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,通过对巫山、庐山、松林、兰若、香炉峰等自然景观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怀念。 首联“巫山不见庐山远,松林兰若秋风晚”,诗人通过描绘巫山和庐山的远近关系,表达了对山林之远的感受。同时,通过对松林、兰若等山林景物的描绘,表达了对山林环境的喜爱和怀念。 颔联“一老犹鸣日暮钟,诸僧尚乞斋时饭”,诗人通过描绘寺庙中日暮时分的钟声和僧人们乞食的场景,表达了对山林中宁静、淡泊生活的向往。 接下来的几联,诗人继续描绘山林中的景色和风情,如“香炉峰色隐晴湖,种杏仙家近白榆”,描述了香炉峰的景色和山林中种杏的情景,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怀念。此外,“飞锡去年啼邑子,献花何日许门徒”则通过描绘僧人们的行踪和活动,表达了对山林中僧人生活的关注和向往。 总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怀念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、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怀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对僧人生活的关注和向往,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巫山不见庐山远,松林兰若秋风晚。
一老犹鸣日暮钟, 诸僧尚乞斋时饭。
香炉峰色隐晴湖,种杏仙家近白榆。
飞锡去年啼邑子,献花何日许门徒。
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飞锡

    读音:fēi xī

    繁体字:飛錫

    意思:(飞锡,飞锡)

     1.佛教语。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。据《释氏要览》卷下:“今僧游行,嘉称飞锡。此因高僧隐峰游五臺,出淮西,掷锡飞空而往也。若西天得道僧,往来多是飞锡。”

  • 何日

    引用解释

    哪一天;什么时候。 清 吴骞 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﹝ 仲仙 ﹞又吟曰:‘儂别去,泪双流,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。’” 刘大白 《各各作工》诗:“各各作工,各各作工!什么财东,什么雇佣,一样的人,阶级重重!无人不工,何日成功!”

    读音:hé rì

  • 献花

    读音:xiàn huā

    繁体字:獻花

    英语:present a bouquet of flowers

    意思:(献花,献花)
    把鲜花献给礼敬或敬重的对象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大觉高僧兰若》诗:

  • 去年

    读音:qù nián

    繁体字:去年

    英语:last year

    意思:刚过去的一年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前苦寒行》之二:“去年白帝雪在山,今年白帝雪在地。”
      ▶宋·苏轼《中秋月》诗之一:“

  • 门徒

    解释

    门徒 méntú

    (1) [disciple;adherent;apostle]∶弟子

    (2) [votary]∶旧指宗门之信徒

    大师和门徒之间零散而引人入胜的谈话

    引用解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