扣门倦客惟思睡,容膝庵中一枕安。
意思:敲门倦客只想睡觉,容膝庵中一头枕安全。
出自作者[宋]范成大的《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桂殿吹笙夜不归,苏仙诗板挂空悲。世人舐鼎何须笑,犹胜先生梦石芝。升降三田自有丹,浪寻盘鼎斖仙坛。扣门倦客惟思睡,容膝庵中一枕安。》是一首描绘道家生活的诗,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向往。
首联“桂殿吹笙夜不归,苏仙诗板挂空悲。”描绘了道家生活的宁静和清雅。桂殿象征着道家的修炼场所,而吹笙则暗示了道家修炼的音乐和艺术。夜不归,表现了道家生活的自由和无拘无束。苏仙则是一个传说中的仙人,诗中的“苏仙诗板挂空悲”暗示了道家生活的孤独和寂寥,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。
颔联“世人舐鼎何须笑,犹胜先生梦石芝。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看法。世人追求名利,而道家追求的是内在的修炼和长生不老,这种追求并不比世俗的追求差。诗人通过对比,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赞赏。
颈联“升降三田自有丹,浪寻盘鼎斖仙坛。”进一步描绘了道家修炼的过程和目标。三田是道家修炼的重要概念,丹则是道家修炼的成果。诗人认为,只要按照正确的修炼方法,自然会有成果。寻访仙坛,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炼的向往和追求。
尾联“扣门倦客惟思睡,容膝庵中一枕安。”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扣门,暗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追求。倦客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在道家修炼的庵中,诗人可以安心入睡,表现了道家生活的宁静和舒适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道家生活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向往。诗人通过对世俗的对比和对道家修炼过程的描绘,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赞赏。在诗人的眼中,道家生活是宁静、自由、无拘无束的,也是值得追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