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金尽地难充贡,白骨如山尚戍边。
意思:黄金完全地难充贡,白骨如山还戍守边疆。
出自作者[明]王稚登的《庚子除夕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纷纷祀灶与禳田,共送残年祝有年》是一首对现实进行深刻批判的诗,它通过对祭灶、禳田、雨灾、民穷、戍边等社会现象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
首联“纷纷祀灶与禳田,共送残年祝有年”,诗人通过描述人们纷纷祭灶、禳田的场景,表达了对农民在艰难时世中求生存的艰辛生活的同情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祈求风调雨顺、丰收有年的朴素愿望的认同和共鸣。
颔联“零雨一冬无半寸,浊流五斗直三钱”,诗人通过描绘雨灾给农民带来的苦难,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。雨水持续一个冬天都没有半寸,而浊流却能以五斗的价格买得三钱的浊水,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义。
颈联“黄金尽地难充贡,白骨如山尚戍边”,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和贫困给人民带来的苦难。即使黄金用尽,也无法满足贡品的需要,而白骨如山的人们还要继续戍边,这种描述展现了战争和贫困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
尾联“怪杀虚堂儿女辈,邀人守岁恼人眠”,诗人通过描绘虚堂儿女们邀请人守岁,表达了对他们的无奈和同情。守岁是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进行的传统活动,然而在诗人看来,虚堂儿女们的守岁行为却让人烦恼,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。
整首诗通过对祭灶、雨灾、民穷、戍边等社会现象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同情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,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幸展现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民的关怀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