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幽谷泉》 踏石弄泉流,寻源入幽谷。

踏石弄泉流,寻源入幽谷。

意思:踏石弄泉水,寻源进入幽谷。

出自作者[宋]欧阳修的《幽谷泉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田园生活的诗,通过对踏石弄泉、野人家、深篁竹、春畴、鸣渠、白首等意象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。 首句“踏石弄泉流,寻源入幽谷”,描绘了诗人踏石弄泉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之情。次句“泉傍野人家,四面深篁竹”,描绘了诗人进入幽谷后发现野人家和四周茂密的竹林,给人一种清幽之感。 接下来,“溉稻满春畴,鸣渠遶茅屋”,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场景,诗人听到了泉水在茅屋旁流淌的声音,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。第三句“生长饮泉甘,荫泉栽美木”,进一步描绘了农家生活的美好,诗人生长在甘甜的泉水中,用泉水灌溉美木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激之情。 “潺湲无春冬,日夜响山曲”,描绘了泉水常年不断、日夜流淌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。最后,“自言今白首,未惯逢朱毂”,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。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。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、宁静美好的感觉,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踏石弄泉流,寻源入幽谷。
泉傍野人家,四面深篁竹。
溉稻满春畴,鸣渠遶茅屋。
生长饮泉甘,荫泉栽美木。
潺湲无春冬,日夜响山曲。
自言今白首,未惯逢朱毂。
顾我应可怪,每来听不足。
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
欧阳修(1007年8月1日-1072年9月22日),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累赠太师、楚国公。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。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泉流

    读音:quán liú

    繁体字:泉流

    造句:

  • 幽谷

    读音:yōu gǔ

    繁体字:幽穀

    短语:峡 山谷 谷地 山峡 谷 狭谷 山凹 壑 峡谷

    英语:dell

    意思:幽深的山谷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小雅•伐木》:“出

  • 踏石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踏脚的石头。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,便于行走。 孙犁 《白洋淀纪事·吴召儿》:“不用说 雁北 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,登不住的冰滑踏石,转不尽的阴山背后。”

    2.旧时 陕西 端午节的一种民俗。 明 朱国祯 《涌幢小品·节令》:“五月五日, 江 南曰竞渡, 陕西 洋县 曰踏石。”

    读音: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