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经少林精舍,寄都邑亲友》 息驾依松岭,高阁一攀缘。

息驾依松岭,高阁一攀缘。

意思:车停在松树岭,高合一攀援。

出自作者[唐]韦应物的《经少林精舍,寄都邑亲友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优美的诗,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游历的情景,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。 首句“息驾依松岭,高阁一攀缘。”描绘了诗人停下车来,靠着松树岭,向上攀登的高阁。这里的“松岭”可能是指松树繁茂的山岭,“高阁”则是指高耸入云的山阁。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壮丽而宁静的视觉效果,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。 “前瞻路已穷,既诣喜更延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到达高阁的喜悦,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前路的期待和探索。这里的“路已穷”象征着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,而“诣”则表达了到达高阁的满足感。 “出巘听万籁,入林濯幽泉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走出山岭,听到万籁之声,进入树林,享受清泉洗涤的情景。这种描绘给人一种自然之美和宁静之感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。 “鸣钟生道心,暮磬空云烟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的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道心,暮色中的磬声使云烟空灵。这里的“道心”可能是指诗人对道家思想的领悟和追求,而“磬”则可能是寺庙中使用的乐器。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宗教的神秘感和宁静感。 “独往虽暂适,多累终见牵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独自前往山中,暂时得到了放松和享受,但最终还是被尘世所牵挂。这种描绘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,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。 最后,“方思结茅地,归息期暮年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在山中建造茅屋、归隐山林的渴望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晚年归隐生活的期待。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感受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。它不仅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,同时也启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息驾依松岭,高阁一攀缘。
前瞻路已穷,既诣喜更延。
出巘听万籁,入林濯幽泉。
鸣钟生道心,暮磬空云烟。
独往虽暂适,多累终见牵。
方思结茅地,归息期暮年。
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,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高阁

    读音:gāo gé

    繁体字:高閣

    英语:shelf; mansion

    意思:(高阁,高阁)

     1.高大的楼阁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樊宏传》:“其所起庐舍,皆有重堂高阁。”

  • 攀缘

    读音:pān yuán

    繁体字:攀緣

    短语:爬 攀

    英语:scramble

    意思:(攀缘,攀缘)

     1.援引他物而上;攀拉援引。
      ▶《三国志•吴志

  • 息驾

    读音:xī jià

    繁体字:息駕

    意思:(息驾,息驾)

     1.停车休息。
      ▶《列子•说符》:“孔子自卫反鲁,息驾乎河梁而观焉。”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美女篇》:“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