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嵩阳道中》 千里动秋意,萦回上古原。

千里动秋意,萦回上古原。

意思:千里动秋意,萦回上古原。

出自作者[宋]蔡襄的《嵩阳道中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《嵩阳道中》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嵩山脚下的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,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 创作背景: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,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。他不仅擅长书法、绘画,还精通诗词。《嵩阳道中》这首诗正是他在游历嵩山时所作。嵩山位于河南省,是中国五岳之一,自古以来就有“中岳”之称。蔡襄在游览嵩山的过程中,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,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嵩山风光的诗作。 赏析: 1. 诗句意境: 首句“路尽青山外”,以青山为背景,展现了一幅广阔的山水画卷。接下来的“行人更在云间行”,则将行人置于云端之上,形象地描绘了嵩山之高。最后一句“水村山郭酒旗风”,则将视线拉回到现实,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水乡风光。整首诗通过对比山水与人间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2. 艺术手法: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、比喻等修辞手法,如“路尽青山外”中的“青山”象征着永恒不变的自然美景;“行人更在云间行”中的“云间行”则比喻着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。此外,诗中还运用了排比、对仗等技巧,使诗句更加和谐优美。 3. 主题思想: 《嵩阳道中》这首诗通过对嵩山风光的描绘,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诗中提到的“路尽青山外”、“行人更在云间行”等意象,都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、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。同时,诗中的“水村山郭酒旗风”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,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。 总之,《嵩阳道中》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、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主题思想,成为了宋代诗歌的一部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千里动秋意,萦回上古原。
山樵斵晚日,野火着寒云。
钟磬出邻寺,牛羊下远村。
振衣归去好,尘事莫知闻。
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
蔡襄(1012年3月7日—1067年9月27日),字君谟,汉族,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(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)人。北宋著名书法家、政治家、茶学家。

天圣八年(1030年),蔡襄登进士第,先后任馆阁校勘、知谏院、直史馆、知制诰、龙图阁直学士、枢密院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、三司使、端明殿学士等职,出任福建路转运使,知泉州、福州、开封和杭州府事。治平四年(1067年),蔡襄逝世。累赠少师,谥号“忠惠”。

蔡襄为官正直,所到之处皆有政绩。就任泉州知府时,主持建造万安桥(洛阳桥);就任福州知府时,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;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(省长)时,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;在园林艺术上,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“小龙团”。所著《茶录》总结了古代制茶、品茶的经验,而《荔枝谱》则被称赞为“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”。蔡襄工于书法,诗文清妙,其书法浑厚端庄,淳淡婉美,自成一体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有《蔡忠惠公全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萦回

    读音:yíng huí

    繁体字:縈回

    英语:hover; linger

    意思:(萦回,萦回)
    盘旋往复。
      ▶汉·应玚《驰射赋》:“尔乃萦回盘厉,按节和旋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冬

  • 千里

    读音:qiān lǐ

    繁体字:千裏

    英语:a thousand li;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

    意思: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僖公三十二年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