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春晴》 红梅但觉飞香久,绿草何曾借雨生。

红梅但觉飞香久,绿草何曾借雨生。

意思:红梅只觉得飞香久,绿色草为什么曾借雨生。

出自作者[清]袁枚的《春晴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今岁天公大有情,一冬无雪又春晴》是一首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,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和天公的慷慨。诗中通过描绘红梅、绿草、双燕、百花等意象,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。 首联“今岁天公大有情,一冬无雪又春晴。”诗人以赞美天公的情感开头,描绘了一个没有下雪,只有春光明媚的春天。这一句通过对比冬天的无雪和春天的晴朗,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。 颔联“红梅但觉飞香久,绿草何曾借雨生。”红梅飞香,绿草借雨,诗人以红绿对比的色彩描绘,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。红梅的香气飘散久远,绿草则是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长,诗人用“何曾借雨生”表达了绿草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坚韧。 颈联“双燕翅如迎晓日,百花心更望清明。”诗人通过描绘双燕飞舞和百花盛开,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。双燕飞舞,象征着春天的到来,百花盛开,则是对春天生机和美丽的描绘。诗人用“更望清明”表达了百花对春天的期待和珍惜。 尾联“风光如此须行乐,莫管头颅白几茎。”诗人以劝诫的口吻告诫自己和他人,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,不要过多关注年龄的增长和头发的变白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。诗中通过对红梅、绿草、双燕、百花等意象的描绘,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今岁天公大有情,一冬无雪又春晴。
红梅但觉飞香久,绿草何曾借雨生。
双燕翅如迎晓日,百花心更望清明。
风光如此须行乐,莫管头颅白几茎。
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
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、散文家、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。

乾隆四年(1739年)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)外调江苏,先后于,历任溧水、江宁、江浦、沭阳任县令七年,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,奈仕途不顺,无意吏禄;乾隆十四年(1749)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,吟咏其中,广收诗弟子,女弟子尤众。嘉庆二年(1797),袁枚去世,享年82岁,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,世称“随园先生”。

袁枚倡导“性灵说”,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为“乾嘉三大家”(或江右三大家),又与赵翼、张问陶并称“性灵派三大家”,为“清代骈文八大家”之一。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,时称“南袁北纪”。主要传世的著作有《小仓山房文集》、《随园诗话》及《补遗》,《随园食单》、《子不语》、《续子不语》等。散文代表作《祭妹文》,哀婉真挚,流传久远,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《祭十二郎文》并提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何曾

    读音:hé zēng

    繁体字:何曾

    英语:did ever

    意思:
     1.为何,何故。
      ▶《孟子•公孙丑上》:“尔何曾比予于管仲?”赵岐注:“何曾,犹何乃也。”
      ▶宋玉《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