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灯光迥不俱,何须伴侣学真如。
意思:日月灯光迥不全,为什么需要伴侣学的真像。
出自作者[宋]释印肃的《颂古九十八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日月灯光迥不俱,何须伴侣学真如。国师道在无相见,知音何处不文殊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,它以日月灯光为引子,阐述了真如、文殊等佛教概念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。
首先,诗中提到“日月灯光迥不俱”,意思是日月之光和灯光虽然不同,但都是光明的象征。这暗示了世界上的事物各有特色,各有其存在的价值,不应互相比较或模仿。这种思想与佛教中的“诸法无定”的观念相吻合,即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、变化的,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。
接着,“何须伴侣学真如”一句,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、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。真如,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,指真理或本性,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。作者认为,人们不必刻意模仿他人或追求世俗的成功,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理。
“国师道在无相见”中的“国师”是尊称,指古代的著名僧人,“道在”则是指修行之道,“无相见”则是指修行中的一种境界,即超越二元对立的观念,达到一种无我、无他的境界。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理解和追求。
最后,“知音何处不文殊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的渴望。文殊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,代表着智慧和真理。作者认为,真正的知音并不需要依赖外在的条件或环境,而应该追求内心的智慧和真理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,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真理的重要性,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。这种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修行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