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诏下》 更倾一尊歌一曲,不独忘世兼忘身。

更倾一尊歌一曲,不独忘世兼忘身。

意思:再倒一尊歌一曲,不只是忘记世兼忘身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诏下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世事纷繁、宠辱纷扰的情况下,内心保持平静,专注于自己的生活,对今年的丰收感到喜悦,举杯欢歌,忘却世间纷扰,达到身心超脱的境界。 首联“昨日诏下去罪人,今日诏下得贤臣”,通过对比,表现了世事的变幻无常,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淡漠态度。颔联“进退者谁非我事,世间宠辱常纷纷”,进一步表达了作者超脱于世事纷争,不被宠辱所动的内心世界。 颈联“我心与世两相忘,时事虽闻如不闻”,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超脱,对时事的不关心。尾联“但喜今年饱饭吃,洛阳禾稼如秋云”,则表现了作者对今年丰收的喜悦,对生活的热爱。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,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纷争,专注于自我世界的态度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昨日诏下去罪人,今日诏下得贤臣。
进退者谁非我事,世间宠辱常纷纷。
我心与世两相忘,时事虽闻如不闻。
但喜今年饱饭吃,洛阳禾稼如秋云。
更倾一尊歌一曲,不独忘世兼忘身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一尊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犹独尊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今陛下并有天下,别白黑而定一尊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谓 始皇 并六国,定天下,海内共尊立一帝,故云。”《新唐书·后妃传上·则天武皇后》:“天子不自安,亦请氏 武 ,示一尊。” 李详 《论桐城派》:“若举天下统定一尊,犹之四瀆并而为一,云此为正派,餘则非是,固无此理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二

  • 不独

    读音:bù dú

    繁体字:不獨

    短语:不单 不光 不仅 不但 不只 非但

    英语:not only

    意思:(不独,不独)
    不但,不仅。
      ▶《韩非子•孤

  • 忘身

    读音:wàng shēn

    繁体字:忘身

    意思:奋不顾身;置生死于度外。
      ▶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。”
      ▶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