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又同尘庵》 尘无自性,揽真成立。

尘无自性,揽真成立。

意思:灰尘没有自性,揽真成立。

出自作者[宋]释宗杲的《又同尘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尘无自性,揽真成立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,它以尘土的无自性为引子,探讨了真理和存在的本质。 首先,“尘无自性”指的是尘土没有固定的属性或本质,它只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存在形式,没有固定的形状、颜色或性质。这引出了对真理和存在的思考,即它们是否也有所谓的“自性”或本质。 “揽真成立”则暗示了通过深入探索和思考,可以揭示真理的存在。这里的“真”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本质或真相,而“揽”则表达了探索和掌握的决心。 “拟和其光,同亦俱失”这句话表达了与真理之光同步的追求,但同时也要意识到,一旦迷失其中,也会失去自我。这可能是在提醒人们,追求真理的过程中,需要保持自我,不要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。 “外既匪宽,内亦不窒”这句话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。它暗示了外部世界并非宽广无边,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限制。同时,内在世界也不应该被阻塞或压抑。这句话强调了对内外世界的全面理解。 “是义非虚,亦复非实”这句话是对前面思想的总结。它表明所讨论的真理并非虚幻或虚假,也不是纯粹的现实。它是一种结合了真实与虚幻,但又超越两者之上的存在。 “庵中主人,如玉处石”这句话描绘了一个象征性的场景,即心灵如同玉石一般珍贵,但若置于石中,则难以察觉。这进一步强调了真理的内在价值,同时也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。 “作如是观,千载一息”这句话是对整个哲理的总结。它表明只有通过这样的观察和理解,才能把握真理的存在,而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一次,就像一次短暂的呼吸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真理和存在的深入思考和理解。它强调了真理的内在价值,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失去自我,全面理解内外世界。这种哲理性的思考和观察,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尘无自性,揽真成立。
拟和其光,同亦俱失。
外既匪宽,内亦不窒。
是义非虚,亦复非实。
庵中主人,如玉处石。
作如是观,千载一息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自性

    读音:zì xìng

    繁体字:自性

    英语:original nature

    意思:
     1.佛教语。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。
      ▶南朝·梁武帝《凈业赋》:“既除客尘,又还自性。”

  • 成立

    读音:chéng lì

    繁体字:成立

    短语:客体 站住 合理性 在理 象话 合情合理 理所当然

    英语:establish

    意思:
     1.犹成就。
      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