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闻号》 应笑执金双阙下,近南犹隔两重城。

应笑执金双阙下,近南犹隔两重城。

意思:应该笑着金双阙下,最近南还隔着两层城墙。

出自作者[唐]郑畋的《闻号》

全文赏析

《闻号》是唐代诗人郑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听到军号声时的感受,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。 诗中写道:“前年戍月支,城下没全师。蕃汉断消息,死生长别离。”这四句描述了诗人在戍守边疆时,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,城池被攻破,全军覆没。他与家人、朋友失去了联系,生死未卜。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:“无人收废帐,归马识残旗。”这两句描绘了战后的景象,战场上空无一人,只有废弃的帐篷和残破的旗帜。诗人用“归马识残旗”这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。 最后两句写道:“欲祭疑君在,天涯哭此时。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他想要祭奠死去的战友和亲人,但又怀疑他们是否还活着。他站在遥远的天涯,放声痛哭。 总之,《闻号》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荒凉,以及诗人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,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。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,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陛兵偏近羽林营,夜静仍传禁号声。
应笑执金双阙下,近南犹隔两重城。
作者介绍
郑畋(tián)(825年-883年),字台文,荥阳人,唐朝宰相、诗人,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。

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,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。咸通五年(864年),郑畋进入朝廷,累官至户部侍郎、翰林学士承旨,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。

唐僖宗即位后,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。乾符四年(877年),郑畋任门下侍郎、集贤殿大学士,成为宰相。乾符六年(879年),郑畋在招安黄巢之事上与卢携发生争执,被罢免相位,贬为太子宾客。

广明元年(880年),郑畋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。长安失陷后,郑畋在龙尾坡大破黄巢军,并传檄四方,号召藩镇合讨黄巢。中和元年(881年),部将李昌言兵变,郑畋被迫离开凤翔。

中和二年(882年),郑畋被召到成都,担任司空、门下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主管军务。中和三年(883年),郑畋被田令孜排挤出朝改任检校司徒、太子太保。同年郑畋之子郑凝绩将其接往陇州居住。不久郑畋在陇州病逝。郑畋死后,赠太尉、太傅,谥号文昭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双阙

    读音:shuāng quē

    繁体字:雙闕

    意思:(双阙,双阙)

     1.古代宫殿、祠庙、陵墓前两边高臺上的楼观。
      ▶《古诗十九首•青青陵上柏》:“两宫遥相望,双阙百余尺。”
      ▶唐·吴融《送僧归破

  • 重城

    读音:zhòng chéng

    繁体字:重城

    意思:I
    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。
       ▶宋·苏轼《荆州》诗之一:“欲问兴亡意,重城自古坚。”
    II

     1.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,故称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