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有感》 惟应诗卷留天地,宝气虽埋斗有光。

惟应诗卷留天地,宝气虽埋斗有光。

意思:只有与诗卷留天地,宝气虽然埋斗有光泽。
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有感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我与昔贤生异世,昼思夜梦两微茫。》是一首对古代贤人的深切怀念之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与古代贤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感慨,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向往和怀念。 首联“我与昔贤生异世,昼思夜梦两微茫。”中,“生异世”表达了诗人与古代贤人在不同时代,无法同时相处的遗憾。“昼思夜梦两微茫”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思念,这种思念既深且广,已经超越了现实,变成了梦境般的模糊和朦胧。 颔联“掉头随雾入东海,被发乘风下大荒。”描绘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向往和憧憬。“掉头随雾”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古代贤人的脚步,去往他们生活的世界。“被发乘风”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抛弃世俗的束缚,像古代贤人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荒之中。 颈联“仙伯已寻丹灶地,武皇亦返白云乡。”是对古代贤人生活的具体描绘,表达了他们寻找长生不老、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。“丹灶地”和“白云乡”都是古代道家追求长生不老、得道成仙的象征。 尾联“惟应诗卷留天地,宝气虽埋斗有光。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认知。“诗卷”是诗人留给后世的唯一痕迹,它承载着诗人的思想、情感和智慧,能够流传于天地之间。“宝气虽埋斗有光”则表达了诗人的作品虽然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,但其价值依然能够发光发热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怀念和向往,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、真理和智慧的追求。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,情感真挚而感人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我与昔贤生异世,昼思夜梦两微茫。
掉头随雾入东海,被发乘风下大荒。
仙伯已寻丹灶地,武皇亦返白云乡。
惟应诗卷留天地,宝气虽埋斗有光。
作者介绍
刘克庄(1187年9月3日—1269年3月3日),初名灼,字潜夫,号后村,福建省莆田市人。南宋豪放派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

初为靖安主簿,后长期游幕于江、浙、闽、广等地。诗属江湖诗派,作品数量丰富,内容开阔,多言谈时政,反映民生之作,早年学晚唐体,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。词深受辛弃疾影响,多豪放之作,散文化、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。

作品收录在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中。程章灿《刘克庄年谱》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,侯体健《刘克庄的文学世界》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,探索精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天地

    读音:tiān dì

    繁体字:天地

    短语:世界 圈子 领域 小圈子 园地

    英语:(n) heaven and earth; world

    意思:
     1.天和地。指自

  • 诗卷

    读音:shī juàn

    繁体字:詩卷

    意思:(诗卷,诗卷)
    诗集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》诗:“诗卷长留天地间,钓竿欲拂珊瑚树。”
      ▶《旧五代史•梁书•罗隐传》:“畋女幼有文性,尝览

  • 地宝

    读音:dì bǎo

    繁体字:地寶

    意思:(地宝,地宝)

     1.指大地所产的物品,如谷物等。
      ▶《大戴礼记•千乘》:“理天之灾祥,地宝丰省,及民共飨其禄,共任其灾。”
      ▶孔广森补注:“地宝,谷也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