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独酌成诗》 兵戈犹在眼,儒术岂谋身。

兵戈犹在眼,儒术岂谋身。

意思:战争仍在眼,儒家学说是谋求自身。

出自作者[唐]杜甫的《独酌成诗》

全文赏析

此公往鄜州,在途独酌而作。沈炯有《独酌谣》。江总诗:“独酌一尊酒。”《南史》:颜延之独酌郊野,当其为适,旁若无人。

  灯花何太喜①,酒绿正相亲。醉里从为客②,诗成觉有神。兵戈犹在眼③,儒术岂谋身④。苦被微官缚⑤,低头愧野人⑥。

  (上四叙旅夜情事,题意已完。下则有感身世,而叹一官之拘束。《杜臆》:遇酒而灯花为兆,酒之难得可知。任从为客,酒解客愁。诗觉有神,喜动诗兴也。二句暗承。陶叹折腰,杜愧低头,皆不肯屈节于仕途者。)

  ①《西京杂记》:“目瞤得酒食,灯花得钱财。”②朱超诗:“若言为容易。”③《吴越春秋》:欲兴兵戈,以诛暴楚。④《前汉·萧望之传》:宣帝不甚从儒术。⑤潘岳诗:“岂敢陋微官。”⑥《后汉·梁鸿传》:妻曰:“今何为默默,无乃欲低头就之乎?”愧野人,愧不如彼之自适也。赵汸曰:东坡诗:“梦里似曾迁海外,醉中不觉到江南。”又云:“却举酒杯疑是梦,试拈诗笔已如神。”皆出于此。

  古人凡送别遣怀之作,只写景言情,而作诗本意,已在其中。若于篇中明说作诗,近于自注,终觉非体。如《大雅·卷阿》篇,乃召康公和成王之诗,首云:“来游来歌,以矢其音。”末云:“矢诗不多,维以遂歌。”此系一时唱和之作,故首尾提出赋诗之意。又《嵩高》篇,乃尹吉送申伯之诗,末云:“吉甫作诵,其计孔硕。其风肆好,以赠申伯。”但于章尾结出赠诗之意,收束有情。《杜集》如《留别严贾》诗,于第三句云:“去远留诗别。”如此诗于第四句云:“诗成觉有神。”又如《游修觉寺》诗,于第三句云:“诗应有神助。”突于半腰中,插入作诗,题意已尽,而语气亦伤,后面重叙,便脉络不贯矣。此皆少陵不拘古法处,未可为训也。
-----------仇兆鳌 《杜诗详注》-----------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灯花何太喜,酒绿正相亲。
醉里从为客,诗成觉有神。
兵戈犹在眼,儒术岂谋身。
共被微官缚,低头愧野人。
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儒术

    读音:rú shù

    繁体字:儒術

    英语:Confucian learning

    意思:(儒术,儒术)
    儒家的原则、学说、思想。
      ▶《墨子•非儒下》:“胜将因用儒术令士卒曰:‘毋逐奔,揜函

  • 兵戈

    读音:bīng gē

    繁体字:兵戈

    短语:乱 仗 烽火 战祸 战乱 战火 战 战事 烽烟 烟尘 刀兵

    英语:weapons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兵器。

  • 谋身

    读音:móu shēn

    繁体字:謀身

    意思:(谋身,谋身)
    为自身打算。
      ▶唐·卢纶《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》诗:“壮志随年尽,谋身意未安。”
      ▶《金史•邓俨传》:“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曰:‘俨有才力,第以谋身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