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傅野》 欲将天下观诸掌,之子从今上泰山

欲将天下观诸掌,之子从今上泰山

意思:要将天下观诸掌,他儿子从现在上泰山

出自作者[宋]李覯的《送傅野》

全文赏析

好的,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: 这首诗的题目是《国学先生石与孙,金铃木舌士林间,欲将天下观诸掌,之子从今上泰山》。首先,从题目可以看出,这首诗是赞美一位被称为“石与孙”的国学先生,他像一位能够准确预言未来的“木舌士”,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入而准确的见解。他能够将复杂的天下局势把握得如同掌中观纹一般清晰,并建议他的学生(“之子”)攀登泰山,寓意着要像泰山一样坚韧不拔,勇攀知识的高峰。 首句“国学先生石与孙”是对这位国学先生的尊称,表达出对其学识和人格的敬仰。 “金铃木舌士林间”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先生的智慧和口才。金铃是指金属制作的铃铛,通常用于佛教法器或贵族家族的装饰。在这里,它象征着这位先生的智慧如同金铃般响亮,引人注目。木舌是指舌头木讷的人,这里用来形容这位先生言语朴实无华,却能一语中的。 “欲将天下观诸掌”一句,表达出这位先生对天下大事有着深入而准确的见解,就如同把天下放在自己的手掌中一样容易把握。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,用以突出这位先生的洞察力和预见性。 “之子从今上泰山”一句,是这位先生建议他的学生(“之子”)要像攀登泰山一样勇往直前,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。泰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峻、坚韧和不屈,也代表着知识的崇高和艰难。这一句寓意着要像泰山一样坚韧不拔,勇攀知识的高峰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,赞美了这位国学先生的智慧和人格,并鼓励读者勇攀知识的高峰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寓意深刻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国学先生石与孙,金铃木舌士林间。
欲将天下观诸掌,之子从今上泰山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之子

    读音:zhī zǐ

    繁体字:之子

    英语:Clouet

    意思:这个人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周南•汉广》:“之子于归,言秣其马。”
      ▶郑玄笺:“于是子之嫁,我愿秣其马。”
      ▶晋·潘岳

  • 泰山

    读音:tài shān

    繁体字:泰山

    短语:长者 元老

    英语:Taishan (mountain)

    意思:
     1.山名。在山东省中部。古称东岳,为五岳之一。也称岱宗、岱

  • 从今

    读音:cóng jīn

    繁体字:從今

    意思:(从今,从今)
    从现在起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先生之寿,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。”
      ▶宋·郭应祥《玉楼春》词:“从今对酒与当歌,空惹离情千万绪。”

  • 天下

    读音:tiān xià

    繁体字:天下

    短语: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世上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

    英语:land under heaven

  • 今上

    读音:jīn shàng

    繁体字:今上

    意思:称当代的皇帝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上初即位。”
      ▶唐·韩愈《欧阳生哀辞》:“今上初,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,治其地。”
      ▶明·王鏊《震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