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寿许狷叟八十》 扶筇犹获归,湖山俨相待。

扶筇犹获归,湖山俨相待。

意思:扶筇仍能回家,湖山俨招待。

出自作者[近代]陈三立的《寿许狷叟八十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在乱世中隐居的老儒生的描绘,他虽然身处困境,但仍然保持着对学问和自然的热爱。 首句“世乱阨斯文,八儒晦光采”描绘了社会动荡,文化受挫的背景,儒生们的光芒被掩盖。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基调。 “栖遯偶皂帽,吟落尾闾海”描述了老儒生偶然的隐居生活,他戴着黑色的帽子在海边吟诗。这里的“栖遯”和“尾闾海”都带有浓厚的隐喻色彩,增加了诗的深度。 “扶筇犹获归,湖山俨相待”描绘了老儒生虽然年老体衰,但仍能拄着拐杖回到故乡,湖光山色静静地等待着他。这里充满了对故乡和自然的深情。 “葑堤桂坞间,婆娑一老在”描绘了老儒生在湖边的堤岸和桂树丛中的生活,他独立在那里,婆娑(即摇曳)着。这是对老人的生动描绘,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。 “依依朋旧尊,飞唾接欸乃”描绘了老儒生与旧友的亲密关系,他们互相扶持,如同亲人一般。这里充满了友情和温情。 “元气湿古怀,观生手承颏”描绘了老儒生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这里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“余挂牛刀梦,畏垒祝未改”表达了老儒生对生活的谦逊和对未来的祝福,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,同时也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。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,它描绘了一个坚韧不屈、热爱生活、敬畏自然的老儒生的形象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世乱阨斯文,八儒晦光采。
栖遯偶皂帽,吟落尾闾海。
扶筇犹获归,湖山俨相待。
葑堤桂坞间,婆娑一老在。
依依朋旧尊,飞唾接欸乃。
元气湿古怀,观生手承颏。
余挂牛刀梦,畏垒祝未改。
作者介绍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

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,历任吏部行走、主事。1898年戊戌政变后,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

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湖山

    读音:hú shān

    繁体字:湖山

    意思:
     1.湖水与山峦。
      ▶唐·元稹《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》诗:“湖山四面争气色,旷望不与人间同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牧《江楼晚望》诗:“湖山翠欲结蒙笼,汗漫谁游夕照中

  • 相待

    读音:xiāng dài

    繁体字:相待

    意思:
     1.对待。
      ▶《韩非子•六反》:“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,而况无父子之泽乎?”
      ▶《京本通俗小说•志诚张主管》:“张胜心坚似铁,只以主母相待,并不及乱。”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