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雨后秋凉》 夜来秋雨后,秋气飒然新。

夜来秋雨后,秋气飒然新。

意思:昨天秋雨后,秋气飒飒新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雨后秋凉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秋雨过后的诗,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,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。 首句“夜来秋雨后,秋气飒然新。”描绘了夜晚秋雨过后,秋天的气息变得更加清新。这里的“飒然”二字,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气息,给人一种清冷、萧瑟的感觉。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关注,体现了他的细腻情感。 “团扇先辞手,生衣不着身。”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,将扇子和衣服与诗人自身的情况联系起来,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。团扇在夏天常常被用来扇风,但在秋天却显得无用武之地;生衣则是指未经过特殊处理的衣物,在寒冷的秋天可能无法保暖。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冷冽和萧瑟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。 “更添砧引思,难与簟相亲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并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。“砧”是指捣衣用的石头,是女子思念远行亲人的象征;“簟”则是指竹席,是秋夜的卧具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思念和孤独感,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。 最后,“此境谁偏觉,贫闲老瘦人。”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,表达了他对贫穷、闲适、衰老和瘦弱的感受。这里的“贫闲”二字,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,也体现了他的心境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贫穷但闲适的生活状态,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处之的态度。同时,“老瘦”也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秋雨过后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关注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。诗人的细腻情感和生动比喻,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夜来秋雨后,秋气飒然新。
团扇先辞手,生衣不着身。
更添砧引思,难与簟相亲。
此境谁偏觉,贫闲老瘦人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飒然

    读音:sà rán

    繁体字:颯然

    英语:soughing; whistling

    意思:(飒然,飒然)

     1.形容风雨声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十二:“俛仰悲身世,溪风为飒

  • 夜来

    读音:yè lái

    繁体字:夜來

    英语:yesterday

    意思:(夜来,夜来)

     1.入夜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遣怀》诗:“夜来归鸟尽,啼杀后栖鸦。”
     
     2.

  • 秋雨

    读音:拼音:qiū yǔ

    秋雨的解释


    1、秋雨(autumna rain)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。
    2、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,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《秋雨》、电影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