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好事近·风雨过中秋》 风雨过中秋,愁对画帘银烛。

风雨过中秋,愁对画帘银烛。

意思:风雨过中秋节,我对画帘银烛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好事近·风雨过中秋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诗,诗中描绘了风雨过后的中秋之夜,诗人独自面对银烛,感叹时序变迁、岁月流逝,同时也对未来的命运感到迷茫和不安。 首句“风雨过中秋”直接描绘了风雨过后的中秋之夜,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。接着,“愁对画帘银烛”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,他独自面对着华丽的银烛,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和不安。 “那更气迟节晚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不满,他觉得时间过得太慢,季节转换得太迟,这让他感到气愤和失望。同时,“负重阳金菊”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,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,暗示着时间的推移。 “月期花信尚参差”一句,诗人描绘了月与花的交替,虽然月和花都美丽动人,但它们却不能同时出现,这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。 “功名更难卜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,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,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。 最后,“何事四时俱好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,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,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,只要有一杯酒、一首歌,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 整首诗情感深沉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风雨过中秋,愁对画帘银烛。
那更气迟节晚,负重阳金菊。
月期花信尚参差。
功名更难卜。
何事四时俱好,一杯一曲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中秋

    读音:zhōng qiū

    繁体字:中秋

    英语:(N) Mid-Autumn Festival

    意思:I
   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。亦称“中秋节”。
       ▶唐·白居易《效陶潜体》诗之七:“中秋三五

  • 风雨

    读音:fēng yǔ

    繁体字:風雨

    英语:wind and rain; the trials and hardships; wind an rain

    意思:(风雨,风雨)

     1.风和雨。

  • 过中

    读音:guò zhōng

    繁体字:過中

    意思:(过中,过中)

     1.过了中年。
      ▶《楚辞•九辩》:“时亹亹而过中兮,淹蹇留而无成。”
      ▶王逸注:“年已过半。”
     
     2.过半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