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胶山忠定祠次施克和韵》 鸣凤未闻声徵角,战龙曾见血玄黄。

鸣凤未闻声徵角,战龙曾见血玄黄。

意思:凤凰没有听到声音徵角,战龙曾见血玄黄。

出自作者[明]邵宝的《胶山忠定祠次施克和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咏史》,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、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。让我们一一解析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。 首先,诗的开头“壮怀千古了难偿,大息群阴剥一阳。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的敬仰和感慨。他们曾经怀抱壮志,追求理想,但历史的进程却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挫折。这句诗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、命运难测的感慨。 “鸣凤未闻声徵角,战龙曾见血玄黄。”这句诗描绘了历史的残酷性。凤凰未能发出美妙的歌声,是因为在战乱中失去了和平的环境;龙曾经在血腥的战斗中展现力量,但这也意味着失去了曾经的宁静和和谐。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冲突的深深忧虑,以及对和平的渴望。 “薄茅藉处非无地,老树阴中合有堂。”这句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。在战乱中,人们只能依靠茅草搭建简陋的住所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生存的空间;老树之下,人们聚在一起,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刻。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注,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。 “风雨去城三十里,满山箫鼓为谁忙。”最后一句以风雨中的山林为背景,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。满山的箫鼓声,似乎在为人民的苦难而哀叹。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苦难的深深同情,以及对和平的祈愿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敬仰、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、对战争和冲突的忧虑、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祈愿。整首诗情感深沉,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壮怀千古了难偿,大息群阴剥一阳。
鸣凤未闻声徵角,战龙曾见血玄黄。
薄茅藉处非无地,老树阴中合有堂。
风雨去城三十里,满山箫鼓为谁忙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玄黄

    读音:xuán huáng

    繁体字:玄黃

    英语:The color of the sky, and the earth (Xuan: the color of the sky, Huang: the color of the earth)

  • 闻声

    读音:wén shēng

    繁体字:聞聲

    意思:(闻声,闻声)
    I

     1.听到声音。
       ▶前蜀·毛文锡《喜迁莺》词:“碧纱窗晓怕闻声,惊破鸳鸯暖。”
       ▶李木庵《制宪》诗:“总纂加工宜努

  • 鸣凤

    读音:míng fèng

    繁体字:鳴鳳

    英语:the name of a drama in Ming Dynasty

    意思:(鸣凤,鸣凤)

     1.凤凰。传说中的瑞鸟。
      ▶《文

  • 角战

    读音:jiǎo zhàn

    繁体字:角戰

    意思:(角战,角战)
    争战;以战争较胜负。
      ▶汉·袁康《越绝书•德序外传记》:“昔者,越王·句践困于会稽,叹曰:‘我其不伯乎?’欲杀妻子,角战以死。”
      ▶南朝·梁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