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桐孙诗》 去日桐花半桐叶,别来桐树老桐孙。

去日桐花半桐叶,别来桐树老桐孙。

意思:去天桐花半桐叶,另外梧桐树桐孙老来。

出自作者[唐]元稹的《桐孙诗》

全文赏析

好的,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: 《去日桐花半桐叶,别来桐树老桐孙。城中过尽无穷事,白发满头归故园。》这首诗以桐树为寄托,抒发了年华易逝、世事变迁的感慨,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眷恋。 首句“去日桐花半桐叶,别来桐树老桐孙”中,诗人描述了桐树在过去的时光中开着花、长着叶子,而分别之后,桐树已经有了下一代,也就是那些年轻的桐树。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,以桐树象征人生,花代表美好的年华,叶代表生命的蓬勃,而老桐孙则代表生命的延续和新生。诗人通过描述桐树的生长过程,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。 “城中过尽无穷事,白发满头归故园”这两句诗中,“城中过尽无穷事”描绘了城市中的繁华、变迁和无尽的事务,而“白发满头”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、岁月不饶人的感慨。诗人用“满头白发”来象征自己的年龄和经历,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。最后一句“归故园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眷恋,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已经不再年轻,需要回到故乡安度晚年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桐树为寄托,通过描述桐树的生长过程和诗人的经历,表达了年华易逝、世事变迁的感慨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眷恋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寓意深刻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去日桐花半桐叶,别来桐树老桐孙。
城中过尽无穷事,白发满头归故园。
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
元稹(779年—831年),字微之,别字威明,河南府东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唐朝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父元宽,母郑氏,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。

元稹聪明机智过人,少时即有才名,与白居易同科及第,并结为终生诗友,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诗作号为“元和体”。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,虽然一度官至宰相,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。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。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。

元稹的创作,以诗成就最大。其诗辞言浅意哀,极为扣人心扉,动人肺腑。其乐府诗创作,多受张籍、王建的影响,而其“新题乐府”则直接缘于李绅。代表作有传奇《莺莺传》《菊花》《离思五首》《遣悲怀三首》等。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,收录诗赋、诏册、铭谏、论议等共100卷,留世有《元氏长庆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别来

    读音:bié lái

    繁体字:別來

    意思:(别来,别来)

     1.离别以来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谢惠连《代古诗》:“别来经年岁,欢心不同凌。”
      ▶唐·窦群《赠刘大兄院长》诗:“路自长沙忽相见,共惊双鬓

  • 去日

    读音:qù rì

    繁体字:去日

    英语:in past days

    意思:已过去的岁月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
      ▶明·高启《忆昨行寄

  • 桐花

    读音:tóng huā

    繁体字:桐花

    意思:
     1.桐树的花。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桐花》诗:“春令有常候,清明桐始发。何此巴峡中,桐花开十月?”宋·梅尧臣《问答•送九舅席上作》诗:“桐花正美矞雪乱,家庭玉树须来仪。”<

  • 桐孙

    读音:tóng sūn

    繁体字:桐孫

    意思:(桐孙,桐孙)

     1.桐树新生的小枝。
      ▶北周·庾信《咏树》:“枫子留为式,桐孙待作琴。”
      ▶唐·周贺《赠神遘上人》诗:“草履蒲团山意存,坐看庭木长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