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六月闵雨》 汤帝咨嗟惩六事,汉庭灾异劾三公。

汤帝咨嗟惩六事,汉庭灾异劾三公。

意思:皇帝叹息惩戒六事汤,汉庭灾异弹劾三公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六月闵雨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汤帝、汉庭的灾异和政治得失,以及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。诗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和评论,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 首联“汤帝咨嗟惩六事,汉庭灾异劾三公”,通过汤帝惩戒六件事、汉庭遭遇灾异和三公被弹劾的描绘,暗示了当时政治的混乱和失序。汤帝是古代的一位明君,他的行为表明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。然而,在汉庭,灾异频发,三公被弹劾,暗示了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。 颔联“圣朝罪己恩宽大,时雨愆期旱蕴隆”,进一步描述了当时政治的得失。这里,“圣朝罪己”表示统治者自我反省和承认错误,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,但“恩宽大”却暗示了虽然有自我反省,但政策仍然偏向宽大,没有真正解决问题。而“时雨愆期”则表达了干旱的严重性,预示着人民的苦难。 颈联“东海得无冤死妇,南阳疑有卧云龙”,通过东海冤死的妇女和南阳卧云龙的形象,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才埋没的担忧。东海冤死的妇女可能是对当时冤案的隐喻,而南阳卧云龙则可能是在暗示有才能的人被埋没。 尾联“传闻已减大官膳,肉食诸君合奏功”,最后,诗人对传闻中减少大官膳食和肉食诸君合奏功的行为表示赞赏,这表明诗人对改善人民生活的渴望和对贪官污吏的谴责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和评论,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,他的批判和反思具有深远的意义,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,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汤帝咨嗟惩六事,汉庭灾异劾三公。
圣朝罪己恩宽大,时雨愆期旱蕴隆。
东海得无冤死妇,南阳疑有卧云龙。
传闻已减大官膳,肉食诸君合奏功。
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汉庭

    读音:hàn tíng

    繁体字:漢庭

    意思:(汉庭,汉庭)
    指汉朝。
      ▶汉·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王肆侈于汉庭兮,卒衔恤而绝绪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》:“汉庭和异域,《晋史》坼中臺。”

  • 三公

    读音:sān gōng

    繁体字:三公

    英语:San Kung

    意思:
     1.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
      ▶周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
      ▶《书•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

  • 咨嗟

    读音:zī jiē

    繁体字:咨嗟

    英语:heave a sigh; sigh

    意思:
     1.赞叹。
      ▶《楚辞•天问》:“何亲揆发,定周之命以咨嗟?”王逸注:“咨嗟,叹而美之也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