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入石颐寺》 鸣禽时托朝霞暖,烟涧犹分夜雨寒。

鸣禽时托朝霞暖,烟涧犹分夜雨寒。

意思:鸟鸣时托朝霞温暖,烟涧还分雨寒。

出自作者[宋]毛滂的《入石颐寺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去年倚策忆春残,芳草重寻翠屈盘。》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寻访山水的经历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。 首句“去年倚策忆春残,芳草重寻翠屈盘。”中,“倚策”指的是作者曾经攀登过这座山,而“春残”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。“芳草重寻”则表达了作者再次来到这里寻访春天的足迹,而“翠屈盘”则描绘了青草的茂盛和盘曲的形态,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。 “苔磴渐高天咫尺,岩花未老露蒙蒙。”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攀登的过程和所见到的景色。作者攀登的路径逐渐升高,而天空却仿佛近在咫尺。这里的“苔磴”指的是青苔覆盖的石阶,给人以自然之美的感觉。“岩花未老”则描绘了岩壁上尚未凋零的花朵,而“露蒙蒙”则描绘了花朵上露水的湿润状态,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。 “鸣禽时托朝霞暖,烟涧犹分夜雨寒。”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。作者听到了鸟儿的鸣叫声,而朝霞的暖意也让人感到舒适。同时,“烟涧犹分夜雨寒”则描绘了烟涧中的景象,夜雨后的涧水仍然带着几分寒意,给人以清冷的感觉。 最后,“俯扑克众山皆迤,此心不尽四围宽。”表达了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。作者俯瞰四周的山峦,发现它们都蜿蜒曲折,而这种不尽的宽广感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,即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寻访的经历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,即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去年倚策忆春残,芳草重寻翠屈盘。
苔磴渐高天咫尺,岩花未老露蒙蒙。
鸣禽时托朝霞暖,烟涧犹分夜雨寒。
俯扑克众山皆迤,此心不尽四围宽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毛滂(1056——?约1124),字泽民,衢州江山石门(今属浙江)人。生于“天下文宗儒师”世家。父维瞻、伯维藩、叔维甫皆为进士。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,北宋元丰二年(1079),与西安(今衢州)赵英结为伉俪。,卒于宣和末年。有《东堂集》十卷和《东堂词》一卷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鸣禽

    读音:míng qín

    繁体字:鳴禽

    短语:水禽 野禽 家禽

    英语:songbird

    意思:(鸣禽,鸣禽)
    鸣声悦耳的鸟类。
      ▶晋·谢混《游西池》诗:“景

  • 朝霞

    读音:zhāo xiá

    繁体字:朝霞

    英语:sunglow

    意思:初升太阳照映的云彩。
      ▶《楚辞•远游》:“飧六气而饮沆瀣兮,漱正阳而含朝霞。”
      ▶王逸注:“朝霞者,日始欲出赤黄气

  • 暖烟

    读音:nuǎn yān

    繁体字:暖煙

    意思:(暖烟,暖烟)
    指春天的烟霭。
      ▶唐·郑谷《曲江春草》诗:“花落江堤簇暖烟,雨余草色远相连。”

    造句:暂无

  • 分夜

    读音:fēn yè

    繁体字:分夜

    意思:半夜。
      ▶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•总论》:“至使膏腴子弟,耻文不逮,终朝点缀,分夜呻吟。”
      ▶《北史•柳彧传》:“一日之内,酬答百司,至乃日旰忘食,分夜未寝,动以文簿,忧劳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