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京口遇大风》 虹蜺赫奕射中天,怒竅风号势塕然。

虹蜺赫奕射中天,怒竅风号势塕然。

意思:彩虹显赫射中天,翻孔风号势塕这样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珪的《京口遇大风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,主要描述了彩虹、风、云、海浪等元素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。 首句“虹蜺赫奕射中天,怒竅风号势塕然”,描绘了彩虹高悬天空,气势磅礴,而风则呼啸着,仿佛要将一切吹散。这里的“虹蜺”是古人对彩虹的称呼,“赫奕”是形容彩虹的光芒,“怒竅”和“风号”则是通过拟人的手法,描绘出风的狂暴。 “云翼扶抟弥九万,海帆飞迅越三千”,描绘了云朵和海浪的力量。云朵在风的吹拂下,不断升高,仿佛有翅膀一般;海浪则飞驰迅疾,穿越三千里的海洋。这两句通过对比,突出了自然力量的伟大。 “鲵嘘骇浪时开阖,鳌负灵山或泝沿”,进一步描绘了海浪和山峦的形态。海浪在惊涛骇浪中时而起伏,时而平息;山峦则被鳌负着,有时会逆流而上。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。 最后,“安得琴高控双鲤,一驱霾曀静洪渊”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。诗人希望能够像琴高那样驾驭双鲤,驱散洪水的阴霾,使海洋恢复宁静。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,也是对和谐自然的向往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,将自然景象赋予了生命和情感,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虹蜺赫奕射中天,怒竅风号势塕然。
云翼扶抟弥九万,海帆飞迅越三千。
鲵嘘骇浪时开阖,鳌负灵山或泝沿。
安得琴高控双鲤,一驱霾曀静洪渊。
作者介绍
王珪(1019年—1085年6月12日),字禹玉,北宋名相、著名文学家。祖籍成都华阳,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(今安徽省潜山县)。

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珪进士及第,高中榜眼。初通判扬州,召直集贤院。历官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知开封府等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,拜参知政事。熙宁九年(1076年),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元丰五年(1082年),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。元丰六年(1083年),封郇国公。哲宗即位,封岐国公。旋卒于位,年六十七,赠太师,谥文恭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虹蜺

    读音:hóng ní

    繁体字:虹蜺

    意思:亦作“虹霓”。
     
     1.即螮蝀。为雨后或日出、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。虹蜺常有内外二环,内环称虹,也称正虹、雄虹;外环称蜺,也称副虹、雌虹或雌蜺。
      ▶战国·

  • 赫奕

    读音:hè yì

    繁体字:赫奕

    意思:
     1.光辉炫耀貌。
      ▶汉·陈琳《武军赋》:“声訇隐而动山,光赫奕以烛夜。”
      ▶《文选•何晏<景福殿赋>》:“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,赫奕章灼,若日月之丽天也。”

  • 天怒

    读音:tiān nù

    繁体字:天怒

    意思:
     1.暴风疾雷等,古人谓之天怒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大雅•板》:“敬天之怒,无敢戏豫。”
      ▶孔颖达疏:“则天之怒者,谓暴风疾雷也。”
      ▶汉·王充《论衡•雷虚

  • 塕然

    读音:wěng rán

    繁体字:塕然

    意思:风起貌。亦形容风声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宋玉<风赋>》:“夫庶人之风,塕然起于穷巷之间。”
      ▶李善注:“塕然,风起之貌也。”
      ▶清·吴伟业《八风诗》序:“余消夏小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