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》 何尝远城市,而能日迎逢。

何尝远城市,而能日迎逢。

意思:为什么曾经远离城市,而能一天迎逢。

出自作者[宋]周必大的《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周必大的《寄题高仲一殿撰识山堂长韵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安史之乱有关。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,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和破坏。周必大在诗中高度凝练地追述了这场战乱的背景,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感慨。同时,诗中也寄寓了对高仲一殿撰的劝诫和勉励,希望他能够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,识得大势,担当起为国家分忧的责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买山老山间,乃识山之容。
爱山无古今,此论谁非同。
仇仙来匡庐,一转语独工。
不识山面目,只缘在山中。
譬之尘漠漠,又如水溶溶。
人鱼居其间,孰识碍与通。
我昔少年日,自携七尺筇。
盘旋山南北,憩息林西东。
朝看山之横,暮看山之纵。
贪多眼为乏,陟险足已慵。
拱揖且不暇,赏识良自蒙。
方悟白司马,草堂对穹隆。
彼既若献状,此亦如发蒙。
秀甲天下山,至言出心胸。
今君欲继之,筑堂会奇峰。
何尝远城市,而能日迎逢。

作者介绍
周必大(1126年8月15日—1204年10月25日),字子充,一字洪道,自号平园老叟。原籍郑州管城(今河南郑州),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)。南宋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,“庐陵四忠”之一。

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进士及第。绍兴二十七年(1157年),举博学宏词科。曾多次在地方任职,官至吏部尚书、枢密使、左丞相,封许国公。庆元元年,以观文殿大学士、益国公致仕。嘉泰四年(1204年),卒于庐陵,追赠太师。开禧三年(1207年),赐谥文忠,宁宗亲书“忠文耆德之碑”。

周必大工文词,为南宋文坛盟主。与陆游、范成大、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。著有《省斋文稿》、《平园集》等,后人汇为《益国周文忠公全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何尝

    读音:hé cháng

    繁体字:何嘗

    英语:ever so

    意思:(何尝,何尝)
    亦作“何常”。
    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日者列传》:“自古受命而王,王者之兴

  • 城市

    读音:chéng shì

    繁体字:城市

    短语:城池 垣 城

    英语:town

    意思:人口集中、工商业发达、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,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
  • 迎逢

    读音:yíng féng

    繁体字:迎逢

    意思:
     1.犹迎接。
      ▶《三国志•魏志•吕布传》“布自称徐州刺史”裴松之注引汉·王粲《英雄记》:“今送米二十万斛,迎逢道路。”
     
     2.迎合,逢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