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
分类
作者
诗文热榜
课本古诗
词牌名
合称
古籍
首页
《伯兮》
言树之背。
言树之背。
意思:
能够消除掉记忆的痛苦。
出自作者[先秦]诗经的《伯兮》
全文赏析
【注释】:
[1]:音切,英武高大
殳:音书,竹制兵器
杲:音稿,明亮的样子
谖草:萱草,忘忧草
[2]:音妹,忧思成病
相关句子
言树背与襟。
--
出自《赠从兄车骑诗》作者:[魏晋]陆机
徒言树萱草,何处慰离人。
--
出自《送郎四补阙东归》作者:[唐]钱起
松下无喝道,言树聊蠲忧。
--
出自《萱径携筇》作者:[宋]陈杰
徒言树桃李,此木岂无阴?
--
出自《感遇》作者:[唐]张九龄
言树谖草花,庶用忘我忧。
--
出自《咏志六首》作者:[明]黄佐
移萱树之背,丹霞间金色。
--
出自《题萱花》作者:[宋]石延年
发原马之肝,委蛇豸之背。
--
出自《游罏山》作者:[宋]吴瑀
何以树之背,恐受俗子尘。
--
出自《后樊》作者:[宋]项安世
坐鹤之背吹凤凰,穆子简子方来王。
--
出自《天上碧桃》作者:[宋]陈普
诗句原文
伯兮朅[1]兮,邦之桀兮。
伯也执殳,为王前驱。
自伯之东,首如飞蓬。
岂无膏沐?
谁适为容!
其雨其雨,杲杲出日。
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
焉得谖草?
言树之背。
愿言思伯,使我心痗[2]。
作者介绍
《诗经》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,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歌,共311篇,其中6篇为笙诗,即只有标题,没有内容,称为笙诗六篇(南陔、白华、华黍、由康、崇伍、由仪)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。
《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诗经在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个部分。《风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颂》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《周颂》、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
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弟子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先秦诸子中,引用《诗经》者颇多,如孟子、荀子、墨子、庄子、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,多引述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。至汉武帝时,《诗经》被儒家奉为经典,成为《六经》及《五经》之一。
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
关键词解释
名句
|
成语
|
杂谈
|
词典
|
字典
|
拼音
|
谜语
|
拆字
|
造句
|
诗词上一句
|
诗词下一句
|
名字赏析
|
人物
|
其他
|
今日天气诗词
|
热门搜索
Copyright ©
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