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首夏三首》 满目晴峦总是诗,诗情飞絮逐游丝。

满目晴峦总是诗,诗情飞絮逐游丝。

意思:放眼望去都是诗晴山峦,诗情飞絮逐游丝。

出自作者[宋]白玉蟾的《首夏三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满目晴峦总是诗,诗情飞絮逐游丝。雨肥碧涧落花水,风瘦青松啼鸟枝》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细腻描绘和赞美之情的抒发。 首句“满目晴峦总是诗,诗情飞絮逐游丝”,诗人用“满目晴峦”来描绘晴朗山峦之景,这里的“峦”可以理解为连绵的山峦,给人一种开阔、壮丽的感觉。而“总是诗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,希望自己的诗能够像飞絮一样追逐着这美丽的景色。 “雨肥碧涧落花水,风瘦青松啼鸟枝”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具体描绘。其中,“雨肥碧涧”描绘了雨后的溪涧水流更加湍急,落花随水而下,增添了诗情画意;“风瘦青松”则以瘦形容风中摇曳的青松,更显其坚韧挺拔,而“啼鸟枝”则以鸟鸣枝头,增添了生机与活力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,使得自然景色跃然纸上,引人入胜。同时,诗中的“诗情飞絮逐游丝”一句,也表达了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,将自然景色视为情感的寄托和表达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同时,诗中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,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满目晴峦总是诗,诗情飞絮逐游丝。
雨肥碧涧落花水,风瘦青松啼鸟枝。
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
白玉蟾(1194-1290),南宋时人,内丹理论家。

南宗的实际创立者,创始金丹派南宗,金丹派南五祖之一。

生卒年待考,原名葛长庚,本姓葛,名长庚。字如晦,号琼琯,自称神霄散史,海南道人,琼山老人,武夷散人。定居福建闽清。

祖籍福建闽清,生于海南琼州。幼聪慧,谙九经,能诗赋,长于书画,12岁时举童子科,作《织机》诗;才华横溢,著作甚丰。

自幼从陈楠学丹法,嘉定五年(1212)八月秋,再遇陈楠于罗浮山,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。

他曾云游罗浮、武夷、天台、庐山,阁皂等地,寻师访友,学道修炼,经历过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。他在云游途中,先后收留元长、彭耜、陈守默、詹继瑞为徒。据称‘四方学者,来如牛毛‘,影响日益扩大,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。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,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飞絮

    读音:fēi xù

    繁体字:飛絮

    意思:(飞絮,飞絮)
    飘飞的柳絮。
      ▶北周·庾信《杨柳歌》:“独忆飞絮鹅毛下,非复青丝马尾垂。”
      ▶宋·辛弃疾《摸鱼儿》词:“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!尽日惹飞絮。”

  • 游丝

    读音:yóu sī

    繁体字:游絲

    短语:酸味 腥味

    英语:hairspring

    意思:(参见游丝,游丝)

    解释:①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游丝荡

  • 诗情

    读音:shī qíng

    繁体字:詩情

    短语:雅兴

    英语:poetry

    意思:(诗情,诗情)

     1.作诗的情绪、兴致。
      ▶唐·刘禹锡《秋词》之一:“晴

  • 满目

    读音:mǎn mù

    繁体字:滿目

    短语:林立 不乏 连篇 满腹

    英语:see everywhere

    意思:(满目,满目)
    充满视野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丕《

  • 总是

    解释

    总是 zǒngshì

    [always] 永远地;无例外地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总归是;全都是。 唐 王昌龄 《从军行》之二:“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” 宋 黄公度 《青玉案》词:“霜桥月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