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丁未岁归王官谷》 本来薄俗轻文字,却致中原动鼓鼙。

本来薄俗轻文字,却致中原动鼓鼙。

意思:本来逼近一般轻文字,拒绝向中原动战鼓。

出自作者[唐]司空图的《丁未岁归王官谷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述战争与家人团聚的诗,充满了深厚的感情。首先,从整体上看,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通过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: 首联“家山牢落战尘西,匹马偷归路已迷。”描绘了诗人家乡被战争波及,破败不堪的场景。诗人独自一人,匹马偷归,但却迷失了回家的路,进一步表达了战争的混乱和残酷。 颔联“冢上卷旗人簇立,花边移寨鸟惊啼。”通过对战场上的旗帜、人群和惊飞的鸟儿的描绘,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 颈联“本来薄俗轻文字,却致中原动鼓鼙。”描述了人们在战乱中轻视文化,而中原地区却战鼓声声,动荡不安。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痛和对和平的渴望。 尾联“将取一壶闲日月,长歌深入武陵溪。”这是诗人的美好愿景,希望能有一壶悠闲的时光,长歌深入武陵溪,享受和平宁静的生活。这一联与首联的战乱场景形成鲜明对比,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具体的描绘,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,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深深向往。诗歌的语言流畅,意境深远,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家山牢落战尘西,匹马偷归路已迷。
冢上卷旗人簇立,花边移寨鸟惊啼。
本来薄俗轻文字,却致中原动鼓鼙。
将取一壶闲日月,长歌深入武陵溪。
作者介绍
司空图(837~908),河中虞乡(今山西永济)人。晚唐诗人、诗论家。字表圣,自号知非子,又号耐辱居士。唐懿宗咸通十年(869年)应试,擢进士上第,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。

天复四年(904年),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,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,被放还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,唐哀帝被弑,他绝食而死,终年七十二岁。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,《二十四诗品》为不朽之作。《全唐诗》收诗三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中原

    读音:zhōng yuán

    繁体字:中原

    英语:(n)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

    意思:
     1.原野之中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小雅•小宛》:“中原有菽,庶民采之。”

  • 本来

    读音:běn lái

    繁体字:本來

    短语:本 原

    英语:originally

    意思:(本来,本来)

     1.原来,向来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操《选举令》

  • 文字

    读音:wén zì

    繁体字:文字

    短语:仿 言 亲笔 契

    英语:character

    意思:
     1.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。古代多指单字。
      ▶汉·谨慎《<说文

  • 薄俗

    读音:báo sú

    繁体字:薄俗

    意思:轻薄的习俗,坏风气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元帝纪》:“民渐薄俗,去礼义,触刑法,岂不哀哉!”
      ▶《晋书•虞预传》:“穷奢竭费谓之忠义,省烦从简唿为薄俗,转相放效,流而不反。”

  • 轻文

    读音:qīng wén

    繁体字:輕文

    意思:(轻文,轻文)

     1.浮尘。
      ▶唐·赵蕃《隙尘赋》:“片影方呈,似凿幽人之室;轻文靡定,如缁游子之衣。”
     
     2.微波。
      ▶唐·张

  • 鼓鼙

    读音:gǔ pí

    繁体字:鼓鼙

    意思:亦作“鼓鞞”。
     
     1.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。指大鼓和小鼓。
      ▶《礼记•乐记》:“君子听鼓鼙之声,则思将帅之臣。”
      ▶《旧唐书•郭子仪传》:“子仪遣六军兵马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