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朱文公》 举目无荀杨,浑身是伊吕。

举目无荀杨,浑身是伊吕。

意思:举目无荀杨,浑身是伊吕。

出自作者[宋]陈普的《朱文公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紫阳翁(紫阳真人)的赞扬和敬仰,表达了他对紫阳翁的功德、品德、才艺、人格等方面的赞美,以及对紫阳翁所倡导的道德、理念、思想的认同和传承。 首先,作者赞扬紫阳翁的功德不下于大禹,表达了对紫阳翁的敬仰之情。接着,作者赞扬紫阳翁一生中注重五伦(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君臣、朋友),在乱世中像一根天柱一样支撑着社会。 在描述紫阳翁的才艺时,作者赞扬他像海岳亭育一样,孕育着人才,像二仪厚付与一样,给予人们重要的精神和物质财富。同时,紫阳翁的才艺也表现在他能够举目无荀杨,浑身是伊吕,即他能够超越世俗的观念和标准,成为伊尹和吕尚那样的人才。 作者还赞扬紫阳翁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。他继承了程邵(程颢、邵雍)等人的事业,传承了邹鲁(儒家经典之地)的精神,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。 最后,作者表达了对紫阳翁所倡导的道德、理念、思想的认同和传承,认为这些思想能够为人们带来秩序和安宁,让人们能够看到未来。作者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紫阳翁的思想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紫阳翁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思想、理念的认同和传承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尝思紫阳翁,功德不下禹。
平生五人伦。
叔世一天柱。
海岳久亭毓,二仪厚付与。
高明挂秋月,精细破毫缕。
举目无荀杨,浑身是伊吕。
百年嗣程邵,千载承邹鲁。
直上接勋华,益远益不御。
本原无不见,支派自循序。
遂令天叙秩,有目得再睹。
建绍乾淳间,三网散无主。
仇雠操太阿,利欲浸九土。
鞠躬上文石,谆谆正心语。
欲起君以雷,滂沱洗寰宇。
圣心不见答,浩浩翠烟去。
当时听其言,何但报千古。
廓清草莱辟,栉沐疮痍愈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伊吕

    读音:yī lǚ

    繁体字:伊呂

    意思:(伊吕,伊吕)
    商·伊尹辅商汤,西周·吕尚佐周武王,皆有大功,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刑法志》:“故伊·吕之将,子孙有国,与商·周并。”
      ▶《三国志•

  • 举目

    读音:jǔ mù

    繁体字:舉目

    英语:look; raise the eyes

    意思:(举目,举目)
    抬眼望。
      ▶《晋书•王导传》:“周顗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举目有江河之异。’”唐

  • 浑身

    读音:hún shēn

    繁体字:渾身

    英语:all over

    意思:(浑身,浑身)
    I
    全身。
       ▶唐·杜荀鹤《蚕妇》诗:“年年道我蚕辛苦,底事浑身着苎麻。”
       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