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·柘湖》 柘土久陷没,千里嗟水滨。

柘土久陷没,千里嗟水滨。

意思:拓土长久陷落,千里喂水之滨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·柘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土地、历史和自然的。通过对“柘土”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哀思,以及它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荒芜。 首句“柘土久陷没,千里嗟水滨”中,“柘土”指的是这片广袤的土地,“陷没”则暗示了它的衰败和沉寂。诗人以“千里”之阔,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。“嗟水滨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叹息,仿佛是在对过往的记忆和现在的落寞进行哀悼。 “不复吴盐邑,空有秦女神”两句中,“吴盐邑”可能是指曾经繁荣的地方,而“秦女神”则可能是指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迹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怀念。 “浩荡吞海日,旷阔迷天津”两句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壮丽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叹。“吞海日”和“迷天津”这两个意象,既描绘了这片土地的辽阔无垠,也暗示了它的沉寂和荒芜。 最后,“扁舟谁能往,旦暮逢渔人”两句,诗人以期待和疑问结束全诗。“扁舟谁能往”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,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。“旦暮逢渔人”则以希望结尾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色为背景,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哀思,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。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,他的描绘壮丽而深情,使人深感其哀,也使人深感其期待和希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柘土久陷没,千里嗟水滨。
不复吴盐邑,空有秦女神。
浩荡吞海日,旷阔迷天津。
扁舟谁能往,旦暮逢渔人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陷没

    读音:xiàn méi

    繁体字:陷沒

    短语:陷 下陷 沉淀 陷落 沉没 沉陷

    英语:subsidence

    意思:(陷没,陷没)
    I

     1.陷落

  • 水滨

    读音:shuǐ bīn

    繁体字:水濱

    英语:waterside

    意思:(水滨,水滨)
    水边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僖公四年》:“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。”
      ▶晋·王嘉《拾遗记•周》

  • 千里

    读音:qiān lǐ

    繁体字:千裏

    英语:a thousand li;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

    意思: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僖公三十二年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