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秋怀三十六首》 风柳散如梳,霜云淡如扫。

风柳散如梳,霜云淡如扫。

意思:风吹柳散如梳,霜云淡如扫。

出自作者[宋]邵雍的《秋怀三十六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,通过风、柳、霜、云、高楼、低烟和寒草等元素,营造出一种萧瑟、寂寥的氛围。在此背景下,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以及对生活无奈的情绪。 首联“风柳散如梳,霜云淡如扫”中,诗人用比喻的手法,形象地描绘了风吹散柳枝和霜云淡去的景象,展现了秋天的特点。 颔联“高楼破危空,低烟袅寒草”则通过对比高楼和危空,低烟和寒草,突出了空间的空旷和荒凉,进一步加强了秋天的萧瑟氛围。 颈联“此际兴不尽,何以战秋老”中,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同时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挣扎。 尾联“止可将酒瓶,同向西风倒”则以酒浇愁,借助西风表达了一种宣泄和释放的情感,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无奈时,选择借酒消愁的方式来寻求短暂的解脱。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,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,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风柳散如梳,霜云淡如扫。
高楼破危空,低烟袅寒草。
此际兴不尽,何以战秋老。
止可将酒瓶,同向西风倒。
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
邵雍(1011年—1077年),字尧夫,北宋著名理学家、数学家、道士、诗人,生于林县上杆庄(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,一说生于范阳,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)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少有志,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,并悟到“道在是矣”,而后师从李之才学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与伏羲八卦,学有大成,并著有《皇极经世》《观物内外篇》《先天图》《渔樵问对》《伊川击壤集》《梅花诗》等。

天圣四年(1026年),邵雍16岁,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,卜居于此地。宋仁宗康定元年(1040年),邵雍30岁,游历河南,因将父母葬在伊水(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)之上,遂而成为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定居洛阳,以教授为生。嘉祐七年(1062年),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,自号安乐先生。出游时必坐一小车,由一人牵拉。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,两度被举,均称疾不赴。熙宁十年(1077年)病卒,终年六十七岁。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霜云

    读音:shuāng yún

    繁体字:霜雲

    意思:(霜云,霜云)
    白云。
      ▶隋·江总《置酒高殿上》诗:“霜云动玉叶,冻水疏金箭。”
      ▶宋·苏舜钦《静胜堂夏日呈王尉》诗:“更想霜云外,同君看翠微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