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》 游蜂不饮故,戏蝶亦争新。

游蜂不饮故,戏蝶亦争新。

意思:游蜂不喝所以,蝴蝶也争新游戏。

出自作者[唐]孟郊的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自然和生命的哲理,通过对花的描绘和赞美,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需要及时行乐的感悟。 首联“眼在枝上春,落地成埃尘。不是风流者,谁为攀折人”,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花的美丽和魅力,仿佛花的生命力就在枝头绽放,但最终也会落地化为尘埃。只有风流之人,才会有人为之攀折。这里诗人借花喻人,表达了对风流者的赞美和对庸俗者的讽刺。 颔联“宁辞波浪阔,莫道往来频。拾紫岂宜晚,掇芳须及晨”,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及时行乐的观念。即使要经过宽阔的河流,也不能放弃机会;不要说频繁往来,就放弃追求美好的机会。诗人用“拾紫”和“掇芳”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及时,不能等到错过时机再后悔。 颈联“劳收贾生泪,强起屈平身。花下本无俗,酒中别有神”,诗人用贾谊和屈原的故事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慨。在花下,原本就没有庸俗之人,只有在花下饮酒,才能感受到神韵。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美好事物的追求。 尾联“万物尽如此,过时非所珍”,诗人总结了全诗的主题,即生命是短暂的,美好事物也是短暂的,需要及时行乐。万物都是如此,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珍惜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花的描绘和赞美,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需要及时行乐的感悟。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,表达了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及时行乐的观念,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美好事物的追求。这首诗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眼在枝上春,落地成埃尘。
不是风流者,谁为攀折人。
宁辞波浪阔,莫道往来频。
拾紫岂宜晚,掇芳须及晨。
劳收贾生泪,强起屈平身。
花下本无俗,酒中别有神。
游蜂不饮故,戏蝶亦争新。
万物尽如此,过时非所珍。
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
孟郊(751—814),字东野,唐代著名诗人。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,祖籍平昌(今山东德州临邑县)。先世居洛阳(今属河南洛阳),后隐居嵩山。

孟郊两试进士不第,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,曾任溧阳县尉。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,遂放迹林泉间,徘徊赋诗。以至公务多废,县令乃以假尉代之。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,任职河南(河南府今洛阳),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。唐宪宗元和九年,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,乃偕妻往赴,行至阌乡县(今河南灵宝),暴疾而卒,葬洛阳东。张籍私谥为”贞曜先生“。

孟郊工诗。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,民间苦难,故有“诗囚之称”,与贾岛并称“郊寒岛瘦”。孟诗现存500多首,以短篇五古最多。今传本《孟东野诗集》10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游蜂

    读音:yóu fēng

    繁体字:游蜂

    意思:(参见游蜂)
    飞来飞去的蜜蜂。
      ▶唐·韩愈《戏题牡丹》诗:“双燕无机还拂掠,游蜂多思正经营。”
      ▶宋·梅尧臣《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》之二:“不为游蜂挠,即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