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居厚弟二首》 予归宁悻悻,子去亦迟迟。

予归宁悻悻,子去亦迟迟。

意思:我回娘家怒气冲冲,你去也迟迟。
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送居厚弟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觐见皇帝、祈求赐福的祝福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。 首句“昨日传修觐,明朝说祝厘”,通过描述朋友的行程,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觐见皇帝的祝福和期待。这里的“传修”可能是指朋友已经准备出发,而“祝厘”则是指祈求皇帝赐福。 “予归宁悻悻,子去亦迟迟”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。“归宁”在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即将回到家乡,但是心中却带着些许失望和遗憾。“子去亦迟迟”则是对朋友离别时的留恋和不舍。 “已草引年疏,重吟听雨诗”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朋友的思念。“引年疏”可能是指朋友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自己年老的疏文,而“重吟听雨诗”则可能是指和朋友一起品读过的诗词。“听雨诗”这个意象常常用来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朋友的思念。 最后两句“如何无一字,端的报来期”则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希望。“无一字”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中没有提到具体的重逢时间,但是“端的报来期”则明确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希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,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,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昨日传修觐,明朝说祝厘。
予归宁悻悻,子去亦迟迟。
已草引年疏,重吟听雨诗。
如何无一字,端的报来期。
作者介绍
刘克庄(1187年9月3日—1269年3月3日),初名灼,字潜夫,号后村,福建省莆田市人。南宋豪放派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

初为靖安主簿,后长期游幕于江、浙、闽、广等地。诗属江湖诗派,作品数量丰富,内容开阔,多言谈时政,反映民生之作,早年学晚唐体,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。词深受辛弃疾影响,多豪放之作,散文化、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。

作品收录在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中。程章灿《刘克庄年谱》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,侯体健《刘克庄的文学世界》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,探索精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归宁

    读音:guī níng

    繁体字:歸寧

    英语:mothering

    意思:(参见归宁,归甯)

    详细释义:1.一般指女子出嫁后,回娘家向父母请安。诗经?周南?葛蕈:『

  • 悻悻

    读音:xìng xìng

    繁体字:悻悻

    短语:怒 慨 恼怒 愤怒 恼羞成怒 气愤 忿 愤慨 愠 含怒 愤 义愤 恼 气恼 气

    英语:angry

    意思:

  • 迟迟

    读音:chí chí

    繁体字:遲遲

    英语:slow

    意思:(迟迟,迟迟)

     1.徐行貌。
      ▶《诗•邶风•谷风》:“行道迟迟,中心有违。”
      ▶毛传:“迟迟,舒行貌。

  • 予归

    读音:yǔ guī

    繁体字:予歸

    意思:(予归,予归)
    准予辞官回家。
      ▶明·吕坤《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》:“君不辨,引疾乞骸。上不加谴怒,以调理予归。”

    解释: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