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留别郑三、韦九兼洛下诸公》 此时亦得辞渔樵,青袍裹身荷圣朝。

此时亦得辞渔樵,青袍裹身荷圣朝。

意思:此时也能拒绝渔樵,青袍包裹身受朝廷。

出自作者[唐]高适的《留别郑三、韦九兼洛下诸公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和志向的诗,通过对过去相逢、交往、经历的回忆,以及对未来的展望,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。 首联“忆昨相逢论久要,顾君哂我轻常调。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交往的朋友的怀念,以及对过去轻视世俗的态度感到自嘲。颔联“羁旅虽同白社游,诗书已作青云料。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,暗示着诗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,而向往更高的境界。 颈联“蹇质蹉跎竟不成,年过四十尚躬耕。”表达了诗人的挫折和无奈,也暗示着诗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,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 尾联“犁牛钓竿不复见,县人邑吏来相邀。远路鸣蝉秋兴发,华堂美酒离忧销。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,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怀念和感慨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,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忆昨相逢论久要,顾君哂我轻常调。
羁旅虽同白社游,诗书已作青云料。
蹇质蹉跎竟不成,年过四十尚躬耕。
长歌达者杯中物,大笑前人身后名。
幸逢明盛多招隐,高山大泽征求尽。
此时亦得辞渔樵,青袍裹身荷圣朝。
犁牛钓竿不复见,县人邑吏来相邀。
远路鸣蝉秋兴发,华堂美酒离忧销。
不知何日更携手,应念兹晨去折腰。
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
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沧州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代大臣、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候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

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圣朝

    读音:shèng cháo

    繁体字:聖朝

    意思:(圣朝,圣朝)
    封建时代尊称本朝。亦作为皇帝的代称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两龚传》:“圣朝未尝忘君,制作未定,待君为政,思闻所欲施行,以安海内。”
      ▶晋·李密《陈情

  • 渔樵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打鱼砍柴。 唐 高适 《封丘县》诗:“我本渔樵 孟诸 野,一生自是悠悠者。” 宋 苏轼 《前赤壁赋》:“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,侣鱼鰕而友麋鹿。”

    2.渔人和樵夫。 唐 王维 《桃源行》:“平明閭巷扫花开,薄暮渔樵乘水入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携家石湖赏拒霜》诗:“渔樵引入新花坞,儿女扶登小锦城。” 清 顾光旭 《弓

  • 此时

    读音:cǐ shí

    繁体字:此時

    英语:now

    意思:(此时,此时)
    这时候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刘玄传》:“﹝韩夫人﹞辄怒曰:‘帝方对我饮,正用此时持事来乎!’”唐·白居易《琵琶记》:“别

  • 樵青

    读音:qiáo qīng

    繁体字:樵青

    意思:唐·颜真卿《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》:“肃宗尝锡奴婢各一,玄真配为夫妻,名夫曰渔僮,妻曰樵青。”后因以指女婢。
      ▶宋·陆游《幽居即事》诗:“炊烹付樵青,鉏灌赖阿对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