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三妇艳词十一首 其八》 大妇酌金杯,中妇照妆台。

大妇酌金杯,中妇照妆台。

意思:大媳妇斟金杯,中妇女照梳妆台。

出自作者[南北朝]陈叔宝的《三妇艳词十一首 其八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倡女行》,是一首描绘了古代倡家生活的诗。倡女,即歌舞妓,也称娼妓,她们以歌舞为职业,卖笑为业。 首句“大妇酌金杯,中妇照妆台”,描绘了倡家的大妇和小妇的形象。大妇,即夫家的正妻,她端庄持重,照例要酌酒献寿;小妇,即新来的倡女,她妖冶妩媚,照例要在中妇之后折梅献客。这两句通过对比,刻画了不同身份和性格的倡家妇女形象。 “小妇偏妖冶,下砌折新梅”,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小妇的妖冶形象。她不仅容貌美丽,而且姿态妖娆,下砌,即下台阶。她下台阶时轻盈的步态和折梅时的姿态,更显得风姿绰约,风情万种。 “众中何假问,人今最后来(○同上)”,这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:最后来的客人是来与最受宠爱的倡女相见的。因此不必向她打招呼寒暄,大家心里都明白。这里的“众中”和“最后来”两个词暗示了倡女的特殊地位和诗人对她们的同情。 这首诗语言简练,形象生动,通过几个场景的描绘,展现了倡女的悲惨生活和她们的无奈与悲哀。同时,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倡家生活的佳作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真实情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大妇酌金杯,中妇照妆台。
小妇偏妖冶,下砌折新梅。
众中何假问,人今最后来(○同上)。
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
陈后主陈叔宝(553年12月或554年1月-604年),字元秀,小字黄奴,陈宣帝陈顼长子,母皇后柳敬言,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,582年—589年在位。

陈叔宝在位之前,陈宣帝的次子、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,谋划刺杀陈叔宝。后叔陵被杀,叔宝即皇帝位。陈叔宝在位时大建宫室,生活奢侈,不理朝政,日夜与妃嫔、文臣游宴,制作艳词。陈后主更把中书令江总,以及陈暄、孔范、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,饮酒赋诗,征歌逐色,自夕达旦。隋军南下时,自恃长江天险,不以为然。

祯明三年(589年),隋军攻入建康,陈叔宝被俘。后在洛阳病死,终年52岁,追赠大将军、长城县公,谥号炀,葬于洛阳邙山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金杯

    读音:jīn bēi

    繁体字:金杯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凹形铜镜。
      ▶《淮南子•天文训》“故阳燧见日则燃为火”汉·高诱注:“阳燧,金也。取金杯无缘者,熟摩令热,日中时,以当日下,以艾承之,则燃得火也。”
      ▶

  • 大妇

    读音:dà fù

    繁体字:大婦

    意思:(大妇,大妇)

     1.长子之妻。
      ▶《玉臺新咏•古乐府<相逢狭路间>》:“大妇织绮罗,中妇织流黄,小妇无所作,挟瑟上高堂。”
      ▶宋·陈造《田家谣》:“倏凉

  • 杯中

    读音:bēi zhōng

    繁体字:杯中

    意思:指杯中之酒。
      ▶明·卓人月《花舫缘》第一齣:“吾何痛,且尽此杯中。”

    造句:暂无

  • 妆台

    读音:zhuāng tái

    繁体字:妝檯

    英语:dressing table

    意思:(参见妆臺,粧臺)

    近义词: 镜台

    解释:1.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