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知命弟观音赞》 南无黄居士,具足神通力。

南无黄居士,具足神通力。

意思:南无黄居士,具备神通之力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知命弟观音赞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对普陀岩大圣的赞歌,表达了对这位神祇的敬仰和感激之情。 首先,诗中描述了普陀岩大圣的庄严形象,他拥有三十二应身,慈悲地看着众生,具有八万四千眼和八万四千声,象征着他无所不见,无所不闻,能够救一切苦难。这些描述展现了普陀岩大圣的无比威严和慈悲。 接着,诗中赞扬了普陀岩大圣是先得道者,具有神通力和智慧方便,是一位真正的得道者。这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信任。 然后,诗中提到了瞿唐风浪中,人们归命施无畏,表达了人们在他面前感到安心,能够摆脱恐惧和不安。这也体现了普陀岩大圣的威力和庇护。 最后,诗中提到一人自归依,诸人皆解脱,说明了普陀岩大圣的庇护不仅仅是对个人,更是对整个群体的。这也进一步强调了普陀岩大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扬,表达了对普陀岩大圣的敬仰和感激之情。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向观音学习,具有智慧方便,勇于寻求庇护和帮助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普陀岩大圣,应身三十二。
慈悲视众生,八万四千眼。
救一切苦难,八万四千声。
依归观世音,是先得道者。
南无黄居士,具足神通力。
亦具智方便,何不自观音。
瞿唐风浪中,归命施无畏。
一人自归依,诸人皆解脱。
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神通力

    引用解释

    神奇不可思议的力量。《法华经·如来寿量品》:“﹝偈言﹞我常住於此,以诸神通力,令颠倒众生,虽近而不见。”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初夜文》:“得六神通力,具四无碍智。” 巴金 《<神·鬼·人>·神》:“关于神通力的话是一定可靠的。”参见“ 神通 ”。

    读音:shén tōng lì

  • 神通

    读音:shén tōng

    繁体字:神通

    英语:theurgy

    意思:
     1.谓通过神灵而感应沟通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陈审举表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;吕尚之处屠钓,至陋也;及其见

  • 居士

    读音:jū shì

    繁体字:居士

    英语:kulapati

    意思:
     1.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。
      ▶《礼记•玉藻》:“居士锦带。”
      ▶郑玄注:“居士,道艺处士也。

  • 南无

    读音:nā mó

    繁体字:南無

    英语:Namas; namo

    意思:(南无,南无)
    [梵Namas]亦译作“南膜”。佛教语。归命、敬礼、度我之意。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敬。
      ▶北魏·杨衒

  • 通力

    读音:tōng lì

    繁体字:通力

    意思:
     1.佛教谓无所不至的神力。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济偈》:“通力不常,应念而变。”
     
     2.一齐出力。
      ▶明·方孝孺《与友人论井田》:“但使人人有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