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罗浮山人与葛篇》 蛇毒浓凝洞堂湿,江鱼不食衔沙立。

蛇毒浓凝洞堂湿,江鱼不食衔沙立。

意思:蛇毒素浓度凝洞堂湿,江鱼不吃含沙站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贺的《罗浮山人与葛篇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。 首句“依依宜织江雨空”,这句诗以“依依”形容雨中的江景,仿佛可以看见雨丝在空气中轻轻飘荡,如轻纱般美丽。而“宜织”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美感,仿佛江雨是织出的锦缎,让人赞叹不已。此句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,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感受,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 “雨中六月兰台风”,这句诗描绘了雨中夏日的清凉感觉,如同兰花盛开般的微风从炎热的六月中吹来,给人带来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。这种感受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,也是对诗人内心感受的传达。 “博罗老仙时出洞,千岁石床啼鬼工”,这句诗描绘了博罗老仙(传说中的仙人)时而出洞的神秘景象,以及千年的石床(鬼工)上发出的啼哭声。这种神秘和古老的氛围,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。 “蛇毒浓凝洞堂湿,江鱼不食衔沙立”,这句诗描绘了毒蛇在潮湿的洞堂中盘踞的场景,以及江鱼因水湿而无法觅食,在石上徘徊的情景。这种细节描绘,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生动刻画,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 最后,“欲剪湘中一尺天,吴娥莫道吴刀涩”,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诗人似乎想要剪下一尺湘中的蓝天,送给吴娥作礼物,即使吴刀(剪刀)有些迟钝也不在乎。这种情感表达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也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、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。它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,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,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依依宜织江雨空,雨中六月兰台风。
博罗老仙时出洞,千岁石床啼鬼工。
蛇毒浓凝洞堂湿,江鱼不食衔沙立。
欲剪湘中一尺天,吴娥莫道吴刀涩。
作者介绍 李贺简介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有《雁门太守行》、《李凭箜篌引》等名篇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

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。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,抒发对理想、抱负的追求;对当时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。留下了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,“雄鸡一声天下白”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千古佳句。

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,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,所以后人常称他为“鬼才”,“诗鬼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

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江鱼

    读音:jiāng yú

    繁体字:江魚

    意思:(江鱼,江鱼)
    石头鱼的别名。见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•鳞三•石头鱼》。

    解释:1.石头鱼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鳞三.石头鱼》。

  • 蛇毒

    读音:shé dú

    繁体字:蛇毒

    意思:蛇的毒汁。
      ▶唐·卢仝《掩关铭》:“蛇毒毒有影,药毒毒有名,人毒毒在心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贺《罗浮山人与葛篇》诗:“蛇毒浓凝洞堂湿,江鱼不食啣沙立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