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》 恐是凝酥染得黄,月中清露滴来香。

恐是凝酥染得黄,月中清露滴来香。

意思:恐怕是凝酥黄染得,月中清露滴来香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,描绘了一种令人陶醉的美感。 首句“恐是凝酥染得黄”中,“凝酥”是一个典故,指的是像牛羊乳汁凝固而成的脂膏,这里用来形容月光的洁白和纯净。而“黄”则是一种颜色,在这里,诗人用它来形容月光,给人一种清新、淡雅的感觉。这句诗描绘了月光如凝酥般纯净、淡雅,给人一种清新、宁静的美感。 “月中清露滴来香”一句,诗人用“清露”来形容月光,给人一种清凉、洁净的感觉。而“滴来香”则描绘了月光下万物沐浴在露水中的景象,仿佛万物都被洗涤得清新、洁净,散发出淡淡的香气。这句诗给人一种清新、宁静、淡雅的美感。 第三句“定知何逊牵诗兴”中,“何逊”是南朝梁诗人,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肯定知道何逊喜欢在月下吟诗,于是把月光的亮光借给他,让他在穿帘时能够欣赏到月光。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,将月光拟人化,赋予了它人性,使得月光变得更加生动、有趣。同时,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 最后一句“借与穿帘一点光”中,“一点光”是对月光的形象描绘,它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穿过窗帘的微弱光线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感激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意象,描绘了月光如凝酥般纯净、淡雅,给人一种清新、宁静的美感;同时,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月光拟人化,赋予了它人性,使得月光变得更加生动、有趣;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月光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、淡雅、宁静、美好的感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恐是凝酥染得黄,月中清露滴来香。
定知何逊牵诗兴,借与穿帘一点光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清露

    读音:qīng lù

    繁体字:清露

    意思:
     1.洁凈的露水。
      ▶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立脩茎之仙掌,承云表之清露。”
      ▶宋·晏殊《浣溪沙》词:“湖上西风急暮蝉,夜来清露湿红莲。”
      ▶郭沫若

  • 月中

    读音:yuè zhōng

    繁体字:月中

    英语:ides

    意思:
     1.月亮里。亦指月宫。
      ▶唐·骆宾王《灵隐寺》诗: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
      ▶《黄庭内景经•高奔》“高

  • 凝酥

    读音:níng sū

    繁体字:凝酥

    意思:
     1.凝冻的酥油。比喻积雪。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雪中即事答微之》诗:“北市风生飘散面,东楼日出照凝酥。”
     
     2.凝冻的酥油。形容美人细嫩润泽的皮肤。

  • 黄月

    读音:huáng yuè

    繁体字:黃月

    意思:(黄月,黄月)

     1.月色。月带纁黄色,故名。
      ▶唐·任希古《和长孙秘监七夕》:“更深黄月落,夜久靥星稀。”
     
     2.道教语。指月光的精华。

  • 中清

    读音:zhōng qīng

    繁体字:中清

    意思:谓符合洁身之道。
      ▶《论语•微子》:“谓虞仲·夷逸,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”
      ▶唐·陈子昂《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召碑》:“闻少连之

  • 露滴

    读音:lù dī

    繁体字:露滴

    意思:露水珠。
      ▶唐·赵彦昭《秋朝木芙蓉》诗:“平明露滴垂红脸,似有朝愁暮落时。”
      ▶宋·卢氏《凤栖梧•题泥溪驿》词:“钿带双垂金缕细,玉佩玎珰,露滴寒如水。”
      ▶郁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