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》 清景为公有,放旷云边亭。

清景为公有,放旷云边亭。

意思:清景为您有,开放空缺云边亭。

出自作者[唐]皎然的《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“兹山灵”,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感受,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 首联“释事出县閤,初闻兹山灵。”诗人放下俗事,来到山间,初次听到这座山的灵气,表现出他对山林的向往和期待。 颔联“寺扉隐天色,影刹遥丁丁。”描绘了山中寺庙的门隐藏在云雾中,寺庙的影子在远处发出丁丁的声音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。 接下来的几联,诗人继续描绘山中景色的细节,如“碧峰委合沓,香蔓垂蓂苓。”、“清景为公有,放旷云边亭。”等,这些诗句生动地表现了山中的清幽和美丽。同时,诗人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感激之情,“秋赏石潭洁,夜嘉杉月清。”他赞美秋天的石潭之清和夜晚的杉月之清,表现出他的审美情趣。 在诗的结尾,“诵空性不昧,助道迹又经。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修行的坚持,他认为通过诵经可以领悟空性,不会迷失本性,同时修行之路也需要不断坚持。 最后,“是以于物理,纷然若未形。移来字人要,全与此道冥。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,他认为自然之道是深远的,需要我们去理解和体验,而将这种理解传授给别人也是非常重要的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感受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修行的坚持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释事出县閤,初闻兹山灵。
寺扉隐天色,影刹遥丁丁。
碧峰委合沓,香蔓垂蓂苓。
清景为公有,放旷云边亭。
秋赏石潭洁,夜嘉杉月清。
诵空性不昧,助道迹又经。
是以于物理,纷然若未形。
移来字人要,全与此道冥。
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
皎然(720年-804年),俗姓谢,字清昼,是唐朝著名的诗人、僧人和茶道家。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,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,广交名士,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,擅长写山水诗。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,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,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。

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,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。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,被誉为“茶圣”,并在《茶经》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。此外,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,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,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边亭

    读音:biān tíng

    繁体字:邊亭

    意思:(边亭,边亭)

     1.边地的亭。亭是秦·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。
      ▶汉·贾谊《新书•退让》:“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,各有数。
      ▶梁之边亭劬力

  • 清景

    读音:qīng jǐng

    繁体字:清景

    意思:
     1.犹清光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公宴》诗:“明月澄清景,列宿正参差。”
      ▶晋·葛洪《抱朴子•广譬》:“三辰蔽于天,则清景暗于地。”
      ▶唐·储

  • 公有

    读音:gōng yǒu

    繁体字:公有

    英语:(adj) publicly owned

    意思:谓财产属国家或集体所有。
      ▶廖仲恺《答胡适论井田书》:“井田制度,我假定他是上古民族由游牧移到田园,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