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谢世诗二首》 补衮每思期仲甫,杀人未必是曾参。

补衮每思期仲甫,杀人未必是曾参。

意思:补上每想到一仲父,杀人不一定是曾参。

出自作者[宋]吴潜的《谢世诗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,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。 首联“股肱十载竭丹心,谏草虽多祸亦深。”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。诗人认为,那些在朝中辅佐君王、尽心尽力的人,即使他们的谏言草稿很多,但往往也会因此招来祸患。这反映了诗人对那些忠诚于国家、直言进谏的人的同情和敬意。 颔联“补衮每思期仲甫,杀人未必是曾参。”引用历史典故,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看法。诗人认为,在补救失误方面,那些像期思仲甫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,而一味地杀人未必是正确的。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斗争的深刻反思,以及对和平、公正的渴望。 颈联“毡裘浩荡红尘满,风雨凄凉紫殿阴。”描绘了当时国家的景象,充满了荒凉和凄凉。诗人通过描绘草原上的浩荡风尘和宫廷中的风雨凄凉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。 尾联“遥望诸陵荒草隔,不堪老泪洒衣襟。”诗人遥望先帝的陵墓,隔着荒草,不禁老泪纵横。这表达了诗人对先帝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和对现实政治的反思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。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,读来令人感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股肱十载竭丹心,谏草虽多祸亦深。
补衮每思期仲甫,杀人未必是曾参。
毡裘浩荡红尘满,风雨凄凉紫殿阴。
遥望诸陵荒草隔,不堪老泪洒衣襟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未必

    读音:wèi bì

    繁体字:未必

    短语:不见得

    英语:may not

    意思:不一定。
      ▶《文子•符言》:“君子能为善,不能必得其福;不忍于为非,而未必免于祸。”

  • 杀人

    读音:shā rén

    繁体字:殺人

    造句:

  • 补衮

    读音:bǔ gǔn

    繁体字:補袞

    意思:(补衮,补衮)

     1.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。语本《诗•大雅•烝民》:“衮职有阙,维仲山甫补之。”
      ▶汉·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愿仁君及孤,虚心回意,以应《诗》人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