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半山亭》 树杪苍崖路屈盘,半崖亭榭午犹寒。

树杪苍崖路屈盘,半崖亭榭午犹寒。

意思:树梢上苍崖路弯曲盘,半崖亭榭中午仍然寒冷。

出自作者[宋]曾巩的《半山亭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山间景色的诗,展现出一种静谧、秀美的自然风光。首句“树杪苍崖路屈盘”,以树梢和苍翠的山崖为背景,描绘出一条曲折盘旋的山路,既展现出自然的壮美,又暗示了人行的艰辛。次句“半崖亭榭午犹寒”,描述在半山腰的亭榭中,即使到了中午时分,依然能感受到寒意,这句诗表现出山间的清幽与凉爽。 后两句“平时举眼看山处,到此凭栏直下看”,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深远的地方。诗人平时抬眼就能看到的山景,此刻站在亭榭的栏杆前,却能直接俯瞰下去,欣赏到更全面的美景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,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豁达、开朗的心境。 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,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色,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。同时,通过诗人的视角,我们也体验到了那种俯瞰世界的壮阔与豁达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树杪苍崖路屈盘,半崖亭榭午犹寒。
平时举眼看山处,到此凭栏直下看。
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
曾巩(1019年9月30日—1083年4月30日),字子固,汉族,建昌军南丰(今江西省南丰县)人,后居临川,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政治家。

曾巩出身儒学世家,祖父曾致尧、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。曾巩天资聪慧,记忆力超群,幼时读诗书,脱口能吟诵,年十二即能为文。嘉祐二年(1057),进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参军,以明习律令,量刑适当而闻名。熙宁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实录》检讨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宁五年(1072)后,历任齐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沧州等知州。元丰四年(1081),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编修院,判太常寺兼礼仪事。元丰六年(1083),卒于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追谥为“文定”。

曾巩为政廉洁奉公,勤于政事,关心民生疾苦,与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并称“南丰七曾”。曾巩文学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冲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亭榭

    读音:tíng xiè

    繁体字:亭榭

    意思:亭阁臺榭。
      ▶南朝·齐·谢朓《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》诗:“极望天渊,曲阻亭榭。”
      ▶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四:“霍定与友生游曲江,以千金募人窃贵族亭榭中兰花插帽。”<

  • 树杪

    读音:shù miǎo

    繁体字:樹杪

    英语:tip of a tree; treetop

    意思:(树杪,树杪)
    树梢。
      ▶《陈书•儒林传•王元规》:“元规自执楫棹而去,留其男女三人,阁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