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席见狮儿》 怪娘奁畔有于思,笑问客家何在?

怪娘奁畔有于思,笑问客家何在?

意思:怪娘盒边有在想,笑着问客人家何在?

出自作者[清]陈维崧的《席见狮儿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的诗,给人一种温馨又略带感慨的感觉。诗中的儿子健康如同小黄牛,父亲却感叹为何今日才来。描绘了家庭团聚的场景,同时也隐含了历史的背景。 诗歌首联“儿已健如黄犊,翁何此日才来?”通过父亲的视角,展现了儿子的健康成长,同时表达了父亲对晚到的感慨。这种感慨可能源于战争、离散等社会历史因素,使得父亲未能及时与儿子团聚。 颔联“怒涛雪浪吼长淮,兵火连天四载。”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,隐喻了社会动荡、战争连年的历史背景。怒涛雪浪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,兵火连天则直接展现了战争的场景。 颈联“细听吴音小却,戏投粔籹旋迴。”描绘了生活的细节,细听吴地的方言,戏耍着投掷粔籹(一种食物)。这些细节描绘了生活的场景,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。 尾联“怪娘奁畔有于思,笑问客家何在?”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。母亲在镜子前整理容颜,笑问客人从何而来。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,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和历史背景的描绘,展现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,同时表达了对社会动荡、战争等因素的感慨。诗歌的语言流畅、生动,充满了感情色彩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儿已健如黄犊,翁何此日才来?
怒涛雪浪吼长淮,兵火连天四载。
细听吴音小却,戏投粔籹旋迴。
怪娘奁畔有于思,笑问客家何在?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陈维崧(1625—1682年),字其年,号迦陵,江苏宜兴人。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,阳羡词派领袖。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。

明熹宗天启五年(1625年),陈维崧出世,幼时便有文名。十七岁应童子试,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。与吴兆骞、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“江左三凤”。与吴绮、章藻功称“骈体三家”。明亡后,科举不第。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,陈维崧亦寓居商丘,与弟同居。顺治十五年(1658年)十一月,陈维崧访冒襄,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,冒襄派徐紫云(云郎)伴读。

康熙元年(1662年),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、张养重等修禊红桥。康熙十八年(1679年),举博学鸿词科,授官翰林院检讨。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享年五十八岁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客家

    读音:kè jiā

    繁体字:客家

    英语:Hakka

    意思: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,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,至唐末以及南宋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·闽以及粤东、粤北等地,被称为“客家”,以别于当地原来的

  • 何在

    读音:hé zài

    繁体字:何在

    英语:wherein

    意思:
     1.在何处,在哪里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明眸皓齿今何在?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
      ▶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

  • 有于

    读音:yǒu yú

    繁体字:有於

    意思:犹友于。兄弟。有,通“友”。
      ▶唐·高适《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》:“契阔惭行迈,羁离忆有于。”参见“友于”。

    解释:1.犹友于。兄弟。有﹐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