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早秋山中作》 至道亦非远,僻诗须苦求。

至道亦非远,僻诗须苦求。

意思:至道也不是太远,偏僻诗要苦求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山甫的《早秋山中作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后的山中景象,营造出一种清新、寂静的氛围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景色,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,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追求。 首联“谁到山中语,雨馀风气秋。”描绘了秋雨过后,山中的空气清新宜人,带有秋天的气息。这一联通过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感受,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秀美。 颔联“烟岚出涧底,瀑布落床头。”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,烟岚从涧底升起,瀑布从床头落下,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。这两句诗通过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,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山中的美景。 颈联“至道亦非远,僻诗须苦求。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看法,认为至道并非遥不可及,而僻诗则需要用心去寻求。这两句诗通过运用哲理性的语言,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追求。 尾联“千峰有嘉景,拄杖独巡游。”则以拄杖独游的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。这一联通过与前文的呼应,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完整和统一。 整首诗以秋雨后的山中景色为背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,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追求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,营造出一种清新、寂静、哲理性的诗歌氛围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谁到山中语,雨馀风气秋。
烟岚出涧底,瀑布落床头。
至道亦非远,僻诗须苦求。
千峰有嘉景,拄杖独巡游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至道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指最好的学说、道德或政治制度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”《礼记·表记》:“道有至,义有考。至道以王,义道以霸,考道以为无失。” 郑玄 注:“此读当言‘道有至,有义,有考’,字脱一有耳。”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:“至道,即仁也。至道浑而无迹,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。” 晋 陆机 《演

  • 远僻

    读音:yuǎn pì

    繁体字:遠僻

    意思:(远僻,远僻)
    遥远偏僻。亦指偏僻之地。
      ▶唐·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右相曰:‘寡君不以弊国远僻,奉迎君子,託以姻亲。’”清林则徐《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》: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