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王簿清辉亭》 登临已动忘归兴,况复清谈足解颐。

登临已动忘归兴,况复清谈足解颐。

意思:登临已动忘归发,何况再清谈不能解除下巴。

出自作者[宋]杨时的《王簿清辉亭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山水诗,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色,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对生活的热爱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: 首联“黛染烟螺拂槛低,抱城流水绿逶迤”,诗人以“黛染烟螺”描绘出远山的形态和色彩,用“拂槛低”形容山峦似乎触手可及,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。“抱城流水绿逶迤”则描绘了城边的河流,绿水蜿蜒,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觉。 颔联“澄澜碎影摇青镜,斜日流峰隐半规”,诗人巧妙地以“澄澜碎影”形容水面的波光粼粼,“摇青镜”则进一步描绘了水面的动态美。而“斜日流峰隐半规”则表现了夕阳照耀下的山峰,流转生辉。 颈联“坐上盈樽无俗客,壁间照夜有新诗”,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宴饮的场景,满桌的美酒佳肴,周围没有庸俗的客人,显示出雅致的气氛。“壁间照夜有新诗”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,对艺术的追求。 尾联“登临已动忘归兴,况复清谈足解颐”,诗人以“登临已动忘归兴”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沉醉,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念头。“况复清谈足解颐”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享受与朋友们的清谈时光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,细腻的描绘,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生活情趣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黛染烟螺拂槛低,抱城流水绿逶迤。
澄澜碎影摇青镜,斜日流峰隐半规。
坐上盈樽无俗客,壁间照夜有新诗。
登临已动忘归兴,况复清谈足解颐。
作者介绍
杨时(1020年-1071年),字龙池,号文伯,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、政治家和文学家。他出身世家,曾担任过几个官职,包括监察御史、侍御史等,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,受到流放等处罚。杨时一生著述颇丰,尤以诗文、书法成就最为突出。

在文学方面,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,以清新明丽著称,代表作品有《渔家傲·秋思》、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等近百首佳作。在诗歌创作方面,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,他的诗歌清新朗逸,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,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。

在书法方面,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,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,自由自在,有“杨文伯之草”之称。杨时擅长于楷、行、草三种书体,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“飞白神韵”,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解颐

    读音:jiě yí

    繁体字:解頤

    英语:break into a smile

    意思:(解颐,解颐)
    谓开颜欢笑。语出《汉书•匡衡传》:“无说《诗》,匡·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”
      ▶

  • 清谈

    读音:qīng tán

    繁体字:清談

    英语:empty talk

    意思:(清谈,清谈)
    亦作“清谭”。
     
     1.清雅的谈论。
      ▶汉·刘桢《赠五官中郎将》诗之二:“清谈

  • 登临

    读音:dēng lín

    繁体字:登臨

    英语:visit; visit famous mountains

    意思:(登临,登临)
    登山临水。也指游览。语本《楚辞•九辩》:“憭慄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

  • 忘归

    读音:wàng guī

    繁体字:忘歸

    意思:(忘归,忘归)

     1.忘返。
      ▶《楚辞•九歌•山鬼》:“东风飘兮神灵雨,留灵脩兮憺忘归。”
      ▶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舜·禹游焉,没齿而忘归。”

  • 兴况

    读音:xīng kuàng

    繁体字:興況

    意思:(兴况,兴况)
    情趣,情怀。
      ▶明·李东阳《南行稿序》:“其间流峙之殊形,飞跃开落之异情,耳目所接,兴况所寄,左触右激,发乎言而成声,虽欲止之,亦有不可得而止矣。”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