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亡后见形诗》 惊涛千万里,无乃见钟山。

惊涛千万里,无乃见钟山。

意思:大浪千里,没有就见钟山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煜的《亡后见形诗》

全文赏析

好的,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: 这首诗的标题是《异国非所志,烦劳殊清闲。惊涛千万里,无乃见钟山》。从标题可以看出,这是一首表达异乡之思的诗。诗中描绘了作者身处异国他乡,感到无所适从,心情烦劳,而遥望远方,只见惊涛千万里,却不见故乡钟山的景象。 首句“异国非所志”,表达了作者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不适感,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。次句“烦劳殊清闲”则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烦劳和不安,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异乡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轻松。第三句“惊涛千万里”描绘了异乡的景象,惊涛骇浪,无尽无休,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。最后一句“无乃见钟山”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,钟山是故乡的象征,但此刻却只能在遥望中看到它,表达出一种深深的乡愁。 从整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描绘异乡之思,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。诗中通过对异乡景象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,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感慨,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情感深沉、哲理深刻的诗篇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异国非所志,烦劳殊清闲。
惊涛千万里,无乃见钟山。
作者介绍 李煜简介
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

北宋建隆二年(961年),李煜继位,尊宋为正统,岁贡以保平安。开宝四年(971年)十月,宋太祖灭南汉,李煜去除唐号,改称“江南国主”。次年,贬损仪制,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。开宝八年(975年),李煜兵败降宋,被俘至汴京(今河南开封),授右千牛卫上将军,封违命侯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七月七日,李煜死于汴京,追赠太师,追封吴王。世称南唐后主、李后主。

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钟山

    读音:zhōng shān

    繁体字:鍾山

    英语:Zhong Mountain

    意思:(钟山,钟山)

     1.山名。在昆仓西北。一说即昆仑。其地多产美玉。
      ▶《吕氏春秋•士容》:

  • 万里

    读音:拼音:wàn lǐ 五笔:dnjf

    万里的解释

    万里(1916- ) :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。山东东平人。1936年加入中国共6*
  • 惊涛

    读音:jīng tāo

    繁体字:驚濤

    意思:(惊涛,惊涛)
    震摄人心的波涛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丕《沧海赋》:“惊涛暴骇,腾踊澎湃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杨师道《奉和圣制春日望海》:“落日惊涛上,浮天骇浪长。”

  • 千万

    读音:qiān wàn

    繁体字:千萬

    英语:ten million

    意思:(千万,千万)

     1.形容数目极多。
      ▶《商君书•定分》:“夫不待法令绳墨,而无不正者,千万之一也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