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纶阁有感》 风涛曾阻化鳞来,谁料蓬瀛路却开。

风涛曾阻化鳞来,谁料蓬瀛路却开。

意思:风涛曾阻化鳞片来,谁料蓬瀛路退开。

出自作者[唐]司空图的《纶阁有感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困境和疑虑,同时又展现了自我解嘲和豁达。首句“风涛曾阻化鳞来”描绘了一幅风浪汹涌,阻碍了鱼儿(或者诗人自己)前进的画面,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,展示了诗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。次句“谁料蓬瀛路却开”则是出乎意料的转折,原本艰难的道路突然变得开阔起来,展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意外之喜。 后两句“欲去迟迟还自笑,狂才应不是仙才”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疑虑和自我解嘲。诗人想要前进,却又犹豫不决,自我嘲笑,质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才华或能力去应对前方的挑战。这里的“狂才”和“仙才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展现了诗人的自嘲和自省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,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内心世界,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豁达和自省精神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风涛曾阻化鳞来,谁料蓬瀛路却开。
欲去迟迟还自笑,狂才应不是仙才。
作者介绍
司空图(837~908),河中虞乡(今山西永济)人。晚唐诗人、诗论家。字表圣,自号知非子,又号耐辱居士。唐懿宗咸通十年(869年)应试,擢进士上第,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。

天复四年(904年),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,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,被放还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,唐哀帝被弑,他绝食而死,终年七十二岁。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,《二十四诗品》为不朽之作。《全唐诗》收诗三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风涛

    读音:fēng tāo

    繁体字:風濤

    意思:(风涛,风涛)

     1.风浪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颜延之《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》诗:“春江壮风涛,兰野茂荑英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曲江三章章五句》诗:“曲江萧条

  • 谁料

    读音:shuí liào

    繁体字:誰料

    意思:(谁料,谁料)
    岂料。
      ▶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四回:“所以我只好送他几吊钱的干脩,由他住在关上。谁料他又会偷东西呢!”鲁迅《吶喊•社戏》:“谁料照例,人都满了,连

  • 化鳞

    读音:huà lín

    繁体字:化鱗

    意思:(化鳞,化鳞)
    变化为龙。比喻取得功名。
      ▶唐·刘得仁《上姚谏议》诗:“终计依门馆,何疑不化鳞。”
      ▶明·叶显祖《鸾鎞记•京晤》:“当年踪迹困泥尘,不意乘时亦化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