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绍隆池上对月》 野月来何处,东池柳影深。

野月来何处,东池柳影深。

意思:野月来何处,东池柳影深。

出自作者[宋]韩维的《绍隆池上对月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野月来何处,东池柳影深》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细致入微的描绘的诗,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美。 首句“野月来何处,东池柳影深”,直接点明诗人所在之地和正在发生的事件。诗人询问野外的月亮从何处升起,东池的柳树在月光下投下了长长的影子,这种景象立刻吸引了诗人的注意。这句诗以疑问开头,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,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。 “微生水风力,稍散暝云阴。”微生和水风力是两个意象,微生指的是水边的生物,水风力则是指自然界的风力。这句诗描绘了风力逐渐减弱,暝云阴散的画面,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清新。 “冷极萤沈草,明多鹊动林。”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冷极环境和萤火虫沉没在草丛中,鹊在树林中活动的声音。这种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清冷和生机勃勃的特点。 最后,“欲知清绝兴,不寐有孤吟”是对整首诗的总结,诗人通过孤独的吟诗来表达他对这种清绝环境的喜爱和欣赏。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了夜晚的宁静、清新和生机勃勃的特点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,节奏流畅,读起来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野月来何处,东池柳影深。
微生水风力,稍散暝云阴。
冷极萤沈草,明多鹊动林。
欲知清绝兴,不寐有孤吟。
作者介绍
韩维(1017年~1098年),字持国,祖籍真定灵寿(今属河北),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。韩亿子,与韩绛、韩缜等为兄弟。以父荫为官,父死后闭门不仕。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,不久出通判泾州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柳影

    读音:liǔ yǐng

    繁体字:柳影

    意思:柳树婆娑的身影。
      ▶南朝·梁简文帝《伤离新体》诗:“柳影长横路,槐枝深隐人。”
      ▶前蜀·顾敻《虞美人》词:“凭栏愁立双蛾细,柳影斜摇砌。”
      ▶宋·陈造《陪

  • 何处

    读音:hé chǔ

    繁体字:何處

    英语:where

    意思:(何处,何处)
    哪里,什么地方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唐·王昌龄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

  • 池柳

    读音:chí liǔ

    繁体字:池柳

    意思:
     1.池边柳树。
      ▶唐·陈通方《赋得春风扇微和》:“池柳晴初拆,林莺暖欲飞。”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宿窦使君庄水亭》诗:“使君何在在江东,池柳初黄杏欲红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