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东居 六》 碧阑干外夜沉沉,斜倚云屏烛影深。

碧阑干外夜沉沉,斜倚云屏烛影深。

意思:碧阑干外夜沉沉,斜靠在云屏烛影深。

出自作者[近代]苏曼殊的《东居 六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富有情韵的诗歌,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浓烈的情感。诗歌通过描绘夜晚、烛光、凤纹等意象,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。 首句“碧阑干外夜沉沉”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深沉,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。同时,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和思索。 次句“斜倚云屏烛影深”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,诗人斜倚在云屏之上,烛光深深,使得整个室内充满了朦胧而温馨的氛围。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安详而舒适的氛围。 末两句“看取红酥浑欲滴,凤文双结是同心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。其中,“红酥”形容肤色红润细腻,让人感受到一种美丽和温柔。而“凤文双结是同心”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期许,让人感受到一种浪漫而真挚的情感。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,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,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索。同时,诗歌的韵律和词句的运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,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碧阑干外夜沉沉,斜倚云屏烛影深。
看取红酥浑欲滴,凤文双结是同心。
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
苏曼殊(1884—1918),近代作家、诗人、翻译家,广东香山县(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)人。原名戬,字子谷,学名元瑛(亦作玄瑛),法名博经,法号曼殊,笔名印禅、苏湜。光绪十年(公元1884年)生于日本横滨,父亲是广东茶商,母亲是日本人。

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,通晓汉文、日文、英文、梵文等多种文字,可谓多才多艺,在诗歌、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,后人将其著作编成《曼殊全集》(共5卷)。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,苏曼殊曾在《民报》、《新青年》等刊物上投稿,他的诗风“清艳明秀”,别具一格,在当时影响甚大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云屏

    读音:yún píng

    繁体字:雲屏

    意思:(云屏,云屏)

     1.有云形彩绘的屏风,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。
      ▶晋·张协《七命》:“云屏烂汗,琼璧青葱。”
      ▶唐·刘长卿《昭阳曲》:“芙蓉帐小云屏

  • 烛影

    读音:zhú yǐng

    繁体字:燭影

    意思:(烛影,烛影)

     1.灯烛的光亮。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夜》诗:“绝岸风威动,寒房烛影微。”
      ▶《宋史•镇王竑传》:“未几,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。”

  • 阑干

    读音:lán gān

    繁体字:闌乾

    英语:across; crisscross

    意思:(阑干,阑干)

     1.横斜貌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月没参横,北斗阑干。”

  • 碧阑

    读音:bì lán

    繁体字:碧闌

    意思:(碧阑,碧阑)
    绿色栏杆。
      ▶前蜀·花蕊夫人《宫词》之六十:“倚遍碧阑忘去住,俄惊宫月照华堂。”
      ▶元·黄庚《池荷》诗:“红藕花多映碧阑,秋风纔起易凋残。”

  • 倚云

    读音:yǐ yún

    繁体字:倚雲

    意思:(倚云,倚云)
    靠着云。形容极高。
      ▶唐·宋之问《奉和幸三会寺应制》诗:“梵音迎漏彻,空乐倚云听。”
      ▶唐·高蟾《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》诗:“天上碧桃和露种,日边红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