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张淑归觐叔父》 日惨长亭暮,天高大泽闲。

日惨长亭暮,天高大泽闲。

意思:天惨长亭晚,天高大泽闲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端的《送张淑归觐叔父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和情感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: 1. 景色描绘:首联“日惨长亭暮,天高大泽闲”描绘了边塞日暮时分的景象,长亭在日惨之中显得更加凄凉,天空高远,大泽显得格外空旷。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荒凉、寂静的感觉,为后面的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。 2. 情感表达:颔联“风中闻草木,雪里见江山”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情的感受。在风中听到草木的声音,在雪里看到江山的美景,这种描述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。 3. 人物描绘:颈联“马向塞云去,人随古道还”描绘了边塞行人的形象。马向着塞外的云彩走去,人跟着古老的道路上还乡。这种描绘表现了边塞行人的艰辛和执着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。 4. 欢乐场景:尾联“阮家今夜乐,应在竹林间”描绘了一个欢乐的场景。阮家今夜要举行宴会,人们应该在竹林间欢聚一堂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塞人民欢乐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表现了边塞的景色和情感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向往。诗人通过对边塞风情的描绘和对边塞人民的同情和关怀,展现了他的博爱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日惨长亭暮,天高大泽闲。
风中闻草木,雪里见江山。
马向塞云去,人随古道还。
阮家今夜乐,应在竹林间。
作者介绍
李端(737—784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,唐代诗人。少居庐山,师事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子李虞仲,官至兵部侍郎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大泽

    读音:dà zé

    繁体字:大澤

    意思:(大泽,大泽)

     1.大湖沼;大薮泽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深山大泽,实生龙蛇。”
      ▶宋·梅尧臣《送赵谏议知徐州》诗:“吕梁水注千寻险,大泽龙归万

  • 长亭

    读音:cháng tíng

    繁体字:長亭

    英语:road-side pavilion

    意思:(长亭,长亭)
   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,故亦称“十里长亭”。供行旅停息。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。

  • 暮天

    读音:mù tiān

    繁体字:暮天

    意思:
     1.傍晚的天空。
      ▶唐·王昌龄《潞府客亭寄崔凤童》诗:“秋月对愁客,山钟摇暮天。”
      ▶唐·顾非熊《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》诗:“暮天行雁断,晓渡落潮寒。”

  • 高大

    读音:gāo dà

    繁体字:高大

    英语:tall

    意思:
     1.重大,重要。
      ▶《韩非子•难一》:“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,则明主弗受也。”
     
     2.又高又大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